第266章 新婚礼物
第266章新婚礼物
“呸……想啥好事,还取名浩然,会不会取名啊这名字全国没有十万个,也有八万个。”
“以后孩子上学,老师一点名,一喊浩然,好几个孩子都跟着举手,还不如叫六斤半呢。”
要不是颜丹青在,陈凡能骂得更难听,还姑爷想啥好事。
挨了骂,孙少杰也不恼,把孩子带过来就是胜利:“六斤半就六斤半,六斤半,爸爸带你看未来媳妇。”
说着,就要凑过来。
气得陈凡转身就走,把孩子交给许今秋:“你们夫妻俩就是黄鼠狼上门,有事说事,说完赶紧回去。”
“师弟,过分了啊!”
孙少杰嘻嘻哈哈地进了客厅,大马金刀地坐下:“哥哥带着你嫂子上门,怎么也得招呼一顿。”
陈凡转头对许今秋说:“秋儿,让孔阿姨炒几个青菜,再来个小炒肉,别让人说咱家小气。”
“差不多得了。”
许今秋白了丈夫一眼,抱着闺女,跟颜丹青到一边聊着,没想跟俩大老爷们挨着,都不是什么好鸟。
许今秋这趟出去几个月,也就偶尔打电话问一下基金会的事情,正好颜丹青过来,可以提前了解一下。
“整体上都比较顺利,就是助学金有些不够用。”
颜丹青叹了口气,今年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川蜀、黔贵两个地区,黔贵地区贫困生特别多。
最近几个月,志愿者服务中心上报的贫困生名额越来越多,把总部这边吓了一跳,生怕又出现冒领事件。
柳青、颜丹青当即决定,增派一批监察部的人马过去审核。
但事实就是如此!
如此一来,资金的压力就特别大,资助贫困生不像建学校,是一锤子买卖,一资助就要好几年。
如今定的标准不高,小学一个月5元,中学一个月10元,一年按10个月计算,就是50-100元。
且每年增加,数量非常庞大。
曾阿黎和赵园园上次给了1200万美刀,许今秋本想今年再开展新的项目,听她这么一说,就熄了想法。
这笔钱就留着当助学金吧!
“以后资金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许今秋意识到这点,光靠陈凡拿钱,对陈凡的压力也特别大。
沉吟了片刻,让颜丹青等一会儿,许今秋给周文雅打去电话:“文雅,你回趟香江,把超市门店全部拿去抵押,然后拿去炒期货。”
周文雅愣了下,老板娘玩这么大
唐人街超市目前一共64家门店,都是中大型的,如今楼市上涨,这些门店价值高着呢。
周文雅清楚许今秋的资金压力。
像她那样做慈善,要是放开干,多少钱都不够折腾的。
正因如此,周文雅才更佩服,舍得这么多钱做慈善,如今连门店都舍得拿出来抵押。
当初老板可是说过,这些门店是给老板娘攒的家底。
这次老板凑集资金,杀入日股,也没舍得拿这些门店抵押,没想到老板娘自己先出手。
挂断电话,许今秋才接着聊:“咱们的员工怎么样对咱们的福利、待遇,有没有不满的”
闻言,颜丹青给了她一个白眼。
员工可能会抱怨工作累,出差时间长,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抱怨福利、待遇这些。
去年底,许今秋大笔一挥,又给大家涨薪,虽说收入水平还比不上外企,但也差不多了多少,是国企的好几倍。
颜丹青自己也是高薪,更神奇的是,她现在的收入竟然比丈夫、公婆、爷爷都高,一跃成为家里收入最高的。
就这收入水平,全国也仅此一家。
“大家都满意就好!”
许今秋一直认为,陈凡说的很有道理,如果员工自己都过不好,哪有心思去帮助别人。
不能道德绑架,让员工为爱发光。
福利、待遇都要拉满才行,随即又问:“咱们的小区怎么样了年底能不能住进去”
“已经装修差不多,下个月就能搬进去。”
说到这儿,颜丹青不由笑起来:“咱们好多员工,现在没事就喜欢去小区转转,都等着住新房呢。”
许今秋嗯了一声,抱着孩子去客厅:“陈老板,基金会的小区快完工,大家都要搬进去,赞助一下”
“赞助什么”陈凡愣了下。
房子都是带装修的,目前是分配居住,等工作满五年,产权就会登记到员工名下。
“家电啊!”许老师说道。
陈凡微微一愣,也不耽搁,当即拿起电话,给老顾打过去,一家送一台电视机还是可以的。
又听老顾说,已经开始生产洗衣机,就把洗衣机也算上,也让基金会的员工轻松些,省下洗衣服的时间。
“不愧是陈老板,大气!”
孙少杰跟着乐,自己媳妇儿也在基金会上班,房子有自家一套,家电也有自家一份。
“哥们什么时候小气过”
陈凡瞪了他一眼,旋即岔开话题:“港口的项目定下来没有大半年过去,动静怎么越来越小”
“哪有那么简单,从选址、测量、设计、评估,再到最后立项,过完年能定下来就不错。”
孙少杰笑了下,揶揄道:“要是现在定下来,你拿得出钱吗可别忘记,之前的项目,你还欠着三个亿美刀呢。”
陈凡悻悻,确实没多少资金。
也不能说没钱,像电讯、电力、超市几家企业,账户上还是有一些钱的,只是没想去动。
不过相比要投资的项目,账户上那点钱也不够用。
很多项目想要完全落地,资金的大头都要来自小鬼子,就看接下来几年,能从小鬼子身上割下多少肉。
闲聊了一阵,孔兰春已经准备好晚餐,请两口子吃了一顿,借口天黑,陈凡就把人赶走。
看到他家六斤半就不得劲!
这两口子就没憋好屁,以后再带着六斤半,门都不让他进来。
听着陈凡骂骂咧咧的,曾阿黎就觉得好笑,可以想象,二十几年后,新姑爷上门,肯定不招他待见。
“我闺女呢”陈凡转头就问。
“奶妈带去喂奶呢,对了,有个事儿要说一下。”
曾阿黎挽着丈夫,认真说道:“按老家的习俗,咱们闺女出生,过年得回去上族谱,今年就回老家过年”
去年,老家的房子已经建好。
不过大家都忙,就没有回去,今年确实该回去一趟。
村里每年有孩子出生,都是过年时统一录入族谱,生女儿还比较简单,如果是男孩,还要去祠堂领红灯笼挂家门口。
上次去村里待那么久,曾阿黎对这些习俗门清,既然在老家认了亲,也入了族谱,那就该按老家的习俗来。
最主要是,之前一直没怀上,回老家捐钱铺路就怀上,她就认为是祖宗保佑,如今有了孩子,得回去给老祖宗上一炷香。
“那就回去过年,老家那边过年,各种活动挺多的,可以多住一段时间,离过年还早,事情都可以提前安排好。”
“现在最着急的是阿静的婚礼。”
闻言,陈凡一头黑线,小姨子要结婚,自然是好事,就是小姨子很不地道,找了一个大自己三岁的。
开口,就是姐夫!
是每说一句话,前边都要带“姐夫”二字,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那丫头,非要闹这么一出。
见他这样子,曾阿黎忍不住抽了他一下:“怎么着喊你姐夫,你还不乐意”
陈凡悻悻,讪笑道:“哪能不乐意,阿静的婚礼应该轮不到咱们操心,长辈们就包圆了,还不如想一下,送他们什么好。”
“你觉得呢”曾阿黎反问。
ps:二更到,有点感冒,头昏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