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银匠不会下蛊的土司

第253章 才旦次仁的家庭

第253章 才旦次仁的家庭

尹德芳坐的绿皮火车,从西藏拉萨到浙江,得好几天时间。如果火车准点的话,差不多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

尹德芳坐的火车,不是直达,中途还得经河南郑州火车站中转,再抵达杭州火车站,最后改乘大巴车回到故乡——方岩。

尹德芳正在路上飞奔的时候,其实也说不上飞奔。尹德芳坐的是一辆慢车,特别慢的那种慢火车,慢到让人不用去想任何事情。

你人在车上,急也没用。

火车按照它自己的节奏,自己的速度,哐当哐当地在轨道上行进。你没事可做,可以在火车上看书,可以听上下铺同行的人聊天,天南地北的口音都能听到。或者只有静静地欣赏沿途一路上的美丽风景。

反正躺在卧铺床上,不废屁股,只是废时间而已,有些无聊罢了。坐长途火车的尹德芳,躺累了,就从第三层床铺沿着梯子爬下来。

来到火车车厢逼窄的过道上,活动活动筋骨。或坐,或站,或走动,或者上厕所,或者看窗外的景色。

最无聊的是夜里。夜里外面漆黑一片,有时候甚至连一颗星星都没有,什么都看不见时,只得又爬回卧铺床上,继续躺尸,睡不着的时候,只能望着天花板发呆。

新千年已经快要到来,慢的绿皮火车,已经提速了很多次。

但是,绿皮火车那时还是逢站必停,这个老规矩依旧没有改变。而且中途还得停车等候别的快车过了,才能再次启动。

有时候在不是站台,火车停在路上,一等就是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反正大家都已经习惯等候了。火车的时间延误,最正常不过了。

躺在火车卧铺的尹德芳,他在回忆和师傅一家,以及师兄才旦次仁他们相处和交往的点点滴滴。

回忆起到西藏拉萨学艺这一年,回忆起来,特别温馨和亲切。师傅一家,待他如几出,如亲生的一样。

年龄比尹德芳小的师兄——才旦次仁,他把尹德芳当成自己的亲大哥,虽然尹德芳是才旦次仁的师弟,才旦次仁却把他当成师兄一样尊敬,甚至对他的技艺和人品钦佩之至。

老银匠曾经对徒弟尹德芳说过,他自己的一双儿女,这辈子都不打算回国了,他萌生了过继一个儿子的想法。说者有心,听者却无意。

如果换成其他人,早把老银匠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希望成为地位和名望非常高,而且财富又多的老银匠的继子。

那时的尹德芳,他还年轻得很,他并不理解老银匠的想法和做法。

老银匠自个儿有儿有女,他为何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呢。当时,尹德芳非常诧异。不过,这事儿他很快就忘了。

其实,人生迟暮,一个耋耄老人,最想有子女在身边。而且还有落叶归根的想法。老银匠在西藏待了大半辈子,他最想回到云南,可是现在却回不去了。

偶尔,老银匠也想到自己一对儿女,他们在大洋彼岸,回不来,倒是情有可原。

三十岁左右的尹德芳,他毕竟是年轻人,他是没有体验过人生迟暮的滋味,自然没有老银匠的亲身体会,更不会设身处地的理解老银匠的精神需求。

老银匠夫妇准备到才旦次仁家,要把这个徒弟当成自己的儿子,过继到李家。然后,给他娶妻生子,体验那种儿孙绕膝的人间天伦之乐。

不过,才旦次仁一家,到底同不同意老银匠的请求,一切都未知。

在路上,老银匠钻进一家商店,给才旦次仁家购买了许多的礼物。老银匠手上提了大包小包,吴彩霞手上也提了大包小包,才旦次仁手上也提了大包小包。

事前,老银匠并没有说买这些礼物是去看望谁。因为老银匠多次买礼物看望一些社会底层的人。

老银匠的媳妇吴彩霞,她素来都是无条件支持自己男人的好媳妇,她也不问买这些东西去看望谁,跟着行动就是。跟着行动,就是用行动对老银匠最好的支持。

才旦次仁更不会问师傅,师傅指哪儿,他就打哪儿。虽然一家住在城北,一家住在城南,两家相隔也不是特别远,四十分钟的路程而已。

才旦次仁经常就是一路小跑,到老银匠的银匠铺子来学艺的。

老银匠走的路线,和才旦次仁平日里到银匠铺子的路线如出一辙,突然地,才旦次仁恍然大悟——师傅这是到他家去啊!

师傅为何今天突然造访才旦次仁的家,才旦次仁也是一头雾水。而且,师傅还买了这么多的东西。他这是唱的哪一出呢?

才旦次仁一家,租住在城北一家并不起眼的低矮的房子里。而且面积极小,加上西藏本来就是高海拔地区,严重缺氧,里面的空气并不好闻。

这是尹德芳来才旦次仁家第一感觉,不过,本次尹德芳是没有法子跟师傅师娘一块来才旦次仁家了,他已经坐上回浙江的火车了。

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才旦次仁,他真的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才旦次仁特别可喜的变化,就是自从尹德芳来到银匠铺子当银匠学徒,尹德芳积极上进的精神,触动和感染了才旦次仁,他暗自发誓,要向尹德芳学习,以后一定要混出一个人模狗样。

于是,才旦次仁在学艺的过程中,暗暗发力。偷偷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錾花技艺等诸多技艺。

一个人命运的改变,有时候,就是一个家庭命运的改变。

才旦次仁又是一个极有绘画天赋的银匠学徒,从众多的银匠学徒中很快脱颖而出,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才旦次仁他们家,经营一些早点之类的小吃,针对的就是一些底层低端的客户。因此,不管他的父母如何忙活,也赚不了几个钱。

才旦次仁家,他爹妈生的孩子多,赚的一点钱。在城市里,只能勉强养家糊口。生意淡季的话,连养家糊口都非常难。

在农忙时节,才旦次仁的父母,至少有一人回到自己农村的老家,该种青稞的种青稞,该种菜的种菜,反正到什么季节种什么农作物。

才旦次仁的父母,一边忙着城里的小生意,一边忙着农村的土地。这是很多城市小生意人都经历过的生活。辗转到城市,还得再次回到农村,顾及农活。

来来去去,舟车劳顿,苦而累。但是,为了一个大家庭的生计,农村到城市的小生意人,他们必须这样辛苦地辗转。

才旦次仁他们家,还有一口水塘,他父亲在水塘里养了些鱼。用才旦次仁的老父亲幽默的话说,他们家属于水陆两栖物种,既在陆地上干活,还得在水里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