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银匠不会下蛊的土司

第251章 老银匠规划未来

第251章 老银匠规划未来

人群中,那个穿着永远时髦的老银匠,让老银匠成为人群中永远的一抹亮色。特别是在西藏,大多数人都是身着藏服,手拿转经筒。

老银匠的衣着,和本地人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格格不入。他也不管,反正就喜欢穿一种带潮的衣装。

其实不是他硬是喜欢这种带潮的衣装,而是他穿这一身衣服,他仿佛在和自己大洋彼岸的子女在对话。

当然,这是他内心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种隐秘,没有人知道而已。因为,把这身衣服穿惯了,以后到了国外,入乡随俗,才不觉得别扭和格格不入。

他戴着那顶灰色的鸭舌帽子,有遮沿的那种。身上穿着吊带裤,配着他那件苏格兰风格的格子羊毛衫,脚上穿着一双擦得锃亮的黄色皮鞋,他手里拿着那个黑色的烟斗,烟斗里大多数时间都没有装烟叶。

黑色的烟斗,已经成了老银匠的标配。他走到那里,这烟斗带到那里,而且几乎烟斗不离手。

不认识老银匠的,看到戴着一副斯文的老花镜的老银匠,猜测他的身份。如果他不是一名艺术家,那他一定是一位大学退休的老教授,来西藏旅游的呢。

人群中神情落寞的老银匠,他走在三人队伍的最前面,他默不作声。他只顾低着头一路慢悠悠地走着,他走得特别慢,好像在数着步子走。这和以前那个风风火火的老银匠判若两人。

其实,老银匠在努力地思考自己的前半生。当然,他还在思考尹德芳这个特别的徒弟。

他的老伴吴彩霞和徒弟才旦次仁二人,他们跟在老银匠的身后,也没有说话,默默地陪着老银匠走着,生怕打扰了老银匠的思考。

老银匠的前半生,奋斗过,努力过。在社会上,他算得上一位成功人士,也算得上一位有名望的人士。

他在银器界从事银器制作四十多年,有自己的银器公司和银匠铺子,钱财不愁,衣食不愁,可以说已经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

如果他现在放手银器公司,交给一个徒弟管理。自己想到哪里去,就能到哪里去,也可以说他实现了人身自由。

他还培养了像尹德芳和才旦次仁这样优秀的银匠学徒,可以说他这辈子已经功德圆满了。

而且,老银匠还被评为国家技能大师。地位,名声,金钱,时间,要啥有啥,可以说功成名就;

老银匠的人生,这是很多人努力一辈子,也无法实现的梦想和理想。

当然,年轻时候,老银匠也付出很多。有诸多的艰辛,有诸多的酸楚,也有诸多的失败。

年轻的时候,他为了生存,挑着沉重的银器制作工具的担子,走南闯北。

在天寒地冻里,他走遍了整个西藏的边边角角,几乎去过每一个村子,每一座寺庙。还有云南,四川,青海等部分地区。

他挑着担子,前往寺庙和藏民家里制作银器。走过黑夜,走过四季,走了几十年。其间,他经历过饥饿,疾病,甚至是夜里野兽的侵扰,可算九死一生。

他还经历过被徒弟骗财、骗钱、骗名声,骗得他遍体鳞伤。被许多商人,骗走不只一件银器。还有别人欠他的诸多外债,成了死账,坏账。

反正,酸甜苦辣咸,该品尝的,他都已经品尝过。余生很贵,他要善待自己。他已经年过花甲,而且都过了退休的年岁,该退休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了。

但是,至于退休该干嘛,不该干嘛,他都觉得无趣。唯一的乐趣就是,坐在徒弟的身边,看自己的爱徒制作银器。他和尹德芳一样,喜欢听银器和工具击打发出的清脆悦耳的音乐声,如果一天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他浑身都非常难受。

他知道,这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想要治疗这种疾病,非得待在银匠铺子的操作间,侧耳倾听这种器具敲打的声音。

即使不待在操作间,至少也要待在银匠铺子的院子里,哪怕躺在那躺椅上,也能听到这种美妙的音乐。

老银匠一直在思考,他和老伴儿的后半生该怎么度过?培养徒弟吗?好像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想要碰到尹德芳这样德才兼备的徒弟,此生只能可遇不可求。

老银匠到底缺什么呢,钱乎?财乎?名声乎?这些他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那份久违的亲情,那种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一对儿女在大洋彼岸,近在屏幕前,远在天边。目前膝下无儿无女。刚来了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儿子般的徒弟——大块头尹德芳,可他又远走高飞。

最爱的徒弟尹德芳的离开,对老银匠打击确实挺大。

老银匠内心,失落之至,有些崩溃。他样子有些颓然,甚至颓废。两只眼,也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在一夜之间,他的头发突然变白了,他的样子也变得老态龙钟,憔悴不堪,走路也是步履蹒跚。

随着老银匠夫妻的年龄越来越大,他真的希望有一子半女在自己身边。那怕什么都不做,只要待在眼前,坐在自己跟前,就已经很满足了!

他得规划自己的未来,没有子女在身边,有钱又有什么用?他多次催促自己的儿女早日回国,继承他的银器公司和银匠铺子。可是,一对儿女对他的银器公司和银匠铺子压根不感兴趣。他们在大洋彼岸已经安营扎寨。

子女们明确地向老银匠表示,他们不懂做生意,不想成为一个生意人,也不懂制作银器。现在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没有回国发展的打算。

儿女们的回答,让老银匠夫妇彻底绝望。子女们有他们自己追求的生活,强扭的瓜不甜。老银匠痛定思痛,就当这辈子没有生下他们,不再想儿女们回国继承他的家业。

在别人看来,老银匠这一辈子最成功了。子女有出息,在国外发展得很好。他自己又有自己的事业,还培养了众多能干的徒弟。

可在老银匠的内心,他的悲大于喜。原因就是自己身边没有一子半女,没有过一天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的日子。

于是,他想让才旦次仁的父亲,把才旦次仁过继过来,当自己的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家业,他的银器公司和银匠铺子,反正他家多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