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笑笑嘲笑鸟

第241章 特种兵呢?

第241章 特种兵呢?

曾阿黎半眯着眼睛,扫了赵姑娘一眼:“送货上门,陈凡肯定高兴,赶紧去,别让陈凡久等。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jinruta.com”

赵姑娘微微一愣,果断放弃。

送货上门不能干,搅了秋儿的好事,回头还要挨一顿收拾。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赵姑娘又说:“大姐,这么久都没怀上,要不你俩找时间去做个检查,天天那么折腾,看着都累。”

曾阿黎拿起抱枕砸过去:“没脸没皮的,什么话都往外突突。”

“咱们姐俩有什么不能说的。”

赵姑娘接住抱枕,换个位置,挨着大姐坐下:“大姐,我要是现在怀上,是不是就不用创业了?”

伸出手指,杵了一下赵园园的脑瓜子,曾阿黎笑骂道:“别又犯懒,最近护肤品的研发不是有进展?”

护肤品,抄的就是海蓝之谜。

从深海巨藻萃取有效成分,这款产品是新世纪之后才推出的,陈凡打算截胡,找了高校和医疗机构合作研发。

等产品研发成功再上市宣发。

赵园园往大姐怀里一靠,蹭了几下:“我本来就懒,创业也没有成就感,还没有期货赚钱更令人开心呢。”

“期货能玩多久?陈凡打算过阶段就交割离场,你投入不大,就算翻十倍,估计也就那样。”

“不少了,上千万美刀呢。”

赵园园眯起眼睛,露着小虎牙:“都赖你,创什么业嘛,拿着这笔钱买几套房子,我能当一辈子咸鱼。”

曾阿黎没好气道:“有点志气行不,忙个一两年,以后可以改名赵一亿、赵十亿、赵百亿!”

“陈凡都没有你会画饼!”

赵姑娘撇了下嘴,又暗暗嘀咕,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不如舒舒服服地过好每一天,陈凡不也是一样的想法,重心都在生活上,也就最近忙了些。

想到这些,赵姑娘开始琢磨。

产品还没上线,忙的只有研发,等真正铺开,事情会更多,得赶紧招助理、秘书、副总才行。

向陈凡学习,把事情交给牛马!

抓起电话给公司打过去,吩咐人事开始招人,正好经济不景气,人才市场有不少行业大牛在流浪。

挂断电话,赵姑娘翻出品牌规划,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一直到夕阳照进客厅才停下来。

翌日,赵园园就回公司招聘,还把许今秋拉去帮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情干,倒是把许今秋气得直咬牙。

自己撂下工作来陪陈凡,却让赵园园抓壮丁:“上辈子欠你的。”

赵姑娘可不管,谁让你是我姐?

忙活了一天,赵姑娘没什么感觉,倒把许今秋累得够呛:“赵园园,你故意的吧?事情全甩给我,明儿我不去了。”

“绑也给你绑过去!”

赵姑娘才不管,从小到大习惯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两个姐姐陪着,准确的说,是宠溺着。

别看许今秋嘴上不乐意,隔天就得屁颠屁颠地过来帮忙。

“陈凡,要不咱们去做个检查?”

相比之下,曾阿黎就有些糟心,尤其是许今秋、赵园园提过一嘴之后,总觉得是不是身体出问题。

陈凡哭笑不得:“阿黎同志,你算一下,从决定要孩子开始,到现在才多久?满打满算也不到三个月。”

“三个月,也不短了。”

“大姐,讲道理行不,很多人结婚,三四年才有孩子,咱们才三个月,着什么急呢。”

“臭弟弟,别人也没你勤快啊!”

“跟勤快有什么关系,就是缘分还没到,老天爷还没给咱家筛选出最强特种兵。”陈凡揶揄道。

曾阿黎迷糊道:“什么特种兵?”

陈凡说了一下“特种兵”的故事,曾阿黎差点笑岔气:“歪理一大堆,说到底,还是你的兵不行。”

“……”陈凡无语。

一发命中的,那是狙击手:“你呀,就是太着急,没必要给自己压力,咱们还年轻,你也才 24岁。”

“ 24还年轻呢?有些高中同学,孩子都五六岁了。”

闻言,陈凡苦笑。

只能加班加点安抚这娘们,今年不让她怀上是不会消停的。

他就搞不懂,孩子有那么好吗?

上辈子也有孩子,却是个逆子,临死前想起儿子,陈凡都恨不得年轻时射偏,滋墙上还省些事儿。

安抚好媳妇儿,陈凡又投入工作。

马西风这边的动作很快,接连在土地市场上大手笔买入,刚借出去的 1亿美刀,已经花得差不多。

钱,都是陈凡借给公司的!

新来的财务范文芳,审核过公司的财务状况,忍不住咋舌,公司项目都没展开,已经欠了一屁股债。

土地拿了不少,但钱都是借来的。

就是把公司所有人身上的零部件拆下来卖,也不够还这笔债。

唯一庆幸的是,债主是老板。“又买了五宗地,其中一宗是烂尾项目,框架已经建好,这家公司也是够倒霉的。”

范文芳一看资料,就忍不住笑。

香江早在五十年代起就出现房屋预售制度,到 1979年时,预售模式已经非常成熟。

哪会儿也是房价涨最凶的时候。

这个项目就是 1979年开始建的,动工之后,房价就一直涨,公司资金充沛,根本不采纳预售,等建好之后,房价还能涨不少。

前几年确实如此,从开建到 1981年底,房价涨了一倍多,一平尺的售价高达 1500多港币。

但 82年崩盘,项目直接烂尾!

本来预售能赚大钱的项目,愣是让开发商赔个底朝天,马西风过去谈时,只花了地价和建设成本的钱。

建设成本,还打了个折!

这块地可不小,位于西贡区,占地足足 50亩,建了 10栋楼,都是 20层高的楼房。

就是这楼房……

范文芳有些不能理解,一层楼十几户,户型都是 30几平米,感觉就像京城的大杂院,没有一点楼房的气派。

京城基金会建的小区,虽然还没建好,自己却分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大三房,那才叫气派。

这边的房子就是蜗居!

跟马西风探讨过这个问题,招来马西风的白眼:“妹妹诶,这里是香江,寸土寸金的香江。”

“三十几平都算大的。”

“几平米、十几平米的棺材房、鸽子房到处都是,也就这两年楼市崩盘,才觉得便宜,早两年试试看。”

“一尺 1000多港币,一平米就要 10000多港币,不贷款的话,有多少人能买得起 30平米的房子。”

至此,范文芳对香江人的居住环境才有一定的认知,一个个光鲜亮丽,看着有钱,收入也高,但住房真不咋样。

同时也能感受到,老板是真大方。

一起过来的这批人,安排的都是 70多平米的住房,在香江都属于豪宅,等工作满 5年,房子就是自己的。

这些房子都是投资公司买下来的。

基金会当时吸纳的 9.2亿港币,全部都用于买房,如今买房也便宜,一平尺 400-500的价格, 70多平的房子也就 30多万港币。

不过 70平以上的房子市面上也不多,投资公司拿下的房子,大多是 20-40几平的房子,到手的房子有大几千套。

等过两年房价涨起来,卖掉一部分房子,就能把账平掉,剩下的房子都会落入口袋里。

投资公司摇身一变,就能当包租公。

在香江当包租公极有前途,比如未来的香江第一包租公吴宗权,拥有 15000套房子,每年租金收入一两百亿港币。

类似的人还不少。

但凡未来在香江排的上名号的巨富、家族,手上都持有大量的物业,光靠租金收益,都足够普通人仰望一辈子。

陈凡当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当包租公多好,每天醒来之后,什么事情都不用干,眼睛一闭、再一睁开,就有一大笔租金进账。

除了星火投资公司收购的物业,陈凡自己名下也有不少豪宅,超市的产权也都登记在许今秋名下。

超市的产权收购已经接近尾声。

整个过程十分顺利,无非是涨一点价格,有机会出手,没有多少人会死抓着不放,都在寻求解套。

除此之外,有了 8000万美刀入账之后,收购的进程也没停下,又拿下 8家超市,超市数量已高达 64家。

等完成整合,就是香江的零售巨头。

超市收购的步伐也停了下来,对目前的香江来说,有 64家连锁已经足够,未来应该盯上新开发的社区。

“也快了!”

进入十月份,超市该整合的流程,已经全部整合完毕,接下来按部就班就行,预计明年年底就能全部完成。

剩下的事情不需要陈凡全程跟进。

目前超市设置了三名副总,除了内地带来的姜大维、赵立斌,还招聘一位业内大咖,江美珍。

惠康超市的高管,通过猎头挖来的。

江美珍加入之后,超市整合的效率明显加快,看得出来,这次挖人是真没挖错。

陈凡合上文件,伸了个懒腰,看了一下手表就直接回家。

刚回到家,就挨了曾阿黎一脚。

还没问她发什么神经,曾阿黎气不过,抓起他的手臂,狠狠地咬了一口:“大姨妈又来了,你的特种兵呢?”

“……”陈凡愣了下。

好一会儿才理清大姨妈和特种兵的关系,忍不住苦笑:“媳妇儿,你要相信,被淘汰都不是最好的,再等等!”

ps:第一更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