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找老顾合作
第177章 找老顾合作
孙红玉心里暖暖的,陈敏身上感受到的,是家人都不曾给予的关心,尤其是离婚之后,回趟娘家都要遭人白眼。
当初刚离婚那会儿,自己没个落脚的地方,就想回娘家住一段时间,弟媳却说,她们才刚结婚,家里住进来一个离婚的,晦气!
孙红玉当时气得都哭出来,家里却没有人帮她说话,好在打小跟表姨关系好,这才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吃过晚饭,孙红玉留了下来,跟陈敏住一块儿,抱着干闺女就不撒手,一直到把小丫头哄睡了,才跟陈敏详细聊起来。
“其它事情先别想,后天开始跟我一起去跑,咱们姐俩一起把工厂弄起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敏姐,我也不会啊。”孙红玉苦笑。
“说得好像我会一样,咱俩都一样,两眼一睁,都是一抹黑。”
陈敏伸了个懒腰,往床上一躺:“我弟说的,不会不要紧,莽过去就对了,时间久了,就是猪也能飞。”
“这话像你弟你说的。”孙红玉莞尔。
八零年陈敏写信过来,说她弟弟是作家陈凡,她就开始关注陈凡的文章,如今家里还收藏着不少陈凡写的书呢。
其中《陈凡社评集》是她最喜欢的,尤其是离婚之后,感受到人情冷暖,愈发觉得书中写的东西有道理。
“那是,那小子厉害着呢。”
说起弟弟,陈敏也是一脸自豪,从八零年开始,自家是个什么状况?自己夫妻俩都没工作,平时都不敢回娘家,就怕给娘家丢脸。
到如今不过两年,家里大院子都好几套,弟弟在香江攒了亿万的身家,自己也跟着要干事业了。
“瞧你那样,一说弟弟就这幅样子,姐夫看了都得吃醋。”
“他敢?”陈敏呵呵。
“你就逮着老实人欺负吧,话说回来,还是老实人靠谱,王连胜那王八蛋,在东北还看不出来,回到羊城就一肚子坏水。”
“回头咱们把厂子开起来,有的是机会找他出气,到时姐再给你介绍个好的,咱们可不能让人比下去。”
“我可没心思,一个人挺好的。”
“好啥好,你才二十三,一辈子还长着呢,可别受王连胜那王八蛋的影响,谁也不能阻止咱们追求好日子。”
翌日,陈敏带着孙红玉去羊城的友谊商店,给孙红玉置办了好几身行头,隔日就一起跟招商局的人去实地考察。
“小凡,咱们要多大的地儿?”
转了一圈下来,陈敏有些心虚,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具厂要弄多大规模,要多少土地。
招商局这边倒是很热情,帮着介绍了不少情况。
陈凡倒是想大手一挥,把目光所及的地皮都拿下来,这会儿的地价是真便宜,工业用地 300元一平米,一亩不到 2万元。
这可是羊城,白云区!
但地方上又不是傻子,多少投资,给多少地,招商才是重点,又不是靠卖地挣钱。
卖地挣钱,那是房地产的事情。
“先拿二十亩,分成两期工程,第一期建好之后,要是效益好,还有地方扩建。”陈凡提议。
二十亩,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于家具厂来说,就算全部利用起来,也就是一家中型的家具厂。
对于陈敏来说,足够前面几年使用。
再多的话,招商局估计也不会批,毕竟投资额就那么多。
剩下的事情都是陈敏自己去谈,做了这么久生意,如今也不会怯场,该争取的利益就争取,后边还有陈凡负责把关呢。
“媳妇儿,咱们去找老顾吧?”
闻言,许今秋不由笑起来,她是真觉得这事儿很神奇。
一个卖房,一个买房,按理说交易完了,就各走各的,以后马路上碰到可能都不认识。
可这俩人愣是处成哥们。
最近这两年,书信、电报就没断过,还一起做生意,陈凡从老顾这边赚了有五六万元,直到今年起风才停下来。
知道老顾家有两个孩子,许今秋让陈凡先去友谊商店,买了一些牛奶饼干,等到傍晚才开车去顾海洋家,也就是东湖新村。
东湖新村,这可是一个传奇小区。
国内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第一个引进外资开发的住宅项目,第一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
东湖新村的发展,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住房实在紧缺,报纸上都明着写:“在羊城,找房子比找工作还难,来到这边,可能三个月找不到工作,更可能三年找不到房子。”
要不说羊城是改开的前沿,干事就是有魄力,直接找到香江宝江公司合作,官方出地块、外商出资金,共同开发。
到 1982年, 25栋住宅全部建成。
当然了,价格也贵得很感人,一平米 700元,比京城贵了一倍,在人均收入 40元的羊城,很少有人买得起,这批房子大多都卖给单位做职工宿舍。
顾海洋家在 18号楼 5楼,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顾海洋不由愣了一下:“小凡、小秋,你们怎么来了?赶紧,屋里坐。”“玉梅,小凡和小秋来了。”
喊了一声,李玉梅快步从屋里出来,相比在京城时,李玉梅脸上没了愁苦,多了一股爽利劲。
不过也正常,当初在京城,为了卖房的事儿,被顾海洋大伯一家闹得焦头烂额的,天天一肚子的糟心事儿。
来了羊城之后,生活顺遂,自己也经营着档口,气质肯定会随着环境改变,不复当初的模样。
寒暄过后,李玉梅就去厨房忙活:“我去烧几个菜,难得你们过来一趟,今儿咱们好好喝几杯。”
许今秋跟着过去搭把手。
顾海洋这才掏出香烟,给陈凡递上:“电视机厂那边,现在风声鹤唳,大家都不敢有动静,这条路子算是废了。”
陈凡接过烟点上:“歇着吧,这两年风大,容易折了,前两年也没少赚,这两年就安心过日子。”
顾海洋嗯道:“也是没辙,突然就起风,还好你小子写信,提前说了这个事,要不然都有折进去的风险。”
回想起这些,顾海洋也心有余悸。
电视机厂被查,抓进去不少人,他们这个项目,大家抽身及时,上边也有人护着,倒没出问题:“也不知道这风要吹多久。”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陈凡莞尔,也能理解。
习惯了赚大钱,突然一朝回到解放前,只能拿死工资,无论是谁,都会不习惯的。
“缓两年吧,起风是时代的需要,等这阵风过去,开放的程度会更高,到那会儿,说不定私人都能开工厂。”
“也只能熬着。”
顾海洋吸了口烟,收敛郁闷的心态:“对了,还没问你怎么过来的,这会儿不应该在上学?”
“陪我姐过来的,她来这边开厂。”
把陈敏的事情大致介绍一下,顾海洋听完之后,眼睛一亮:“你还有香江的关系?”
陈凡笑骂道:“写信时,不都说过?”
顾海洋翻了下白眼:“我是没想到,你还能在香江弄企业。”
“你也想?”
“怎么不想,在香江注册,拿着外汇回来投资,就跟大爷一样,不过这事儿也只能想想,我可没钱。”
闻言,陈凡眼睛微微一亮。
看来老顾是有创业的打算,只是时机、环境不合时而异:“如果有钱,你打算做什么行业?”
顾海洋倒没多想,直接说道:“肯定先弄个电视机厂,毕竟是我的老本行,技术、渠道什么的,都熟着呢。”
陈凡暗暗点头,老顾上辈子也是做电视机起家的,只是后来竞争不过其它大品牌,才转行做其它行业。
想了一下,陈凡试探问道:“老顾,要不这样,咱们继续合伙,我给你投一笔钱,咱们把电视机厂弄起来。”
顾海洋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你小子玩我呢,一条电视机生产线就要上千万,进口的得上千万美刀,你有钱?”
“老顾,你这就不对了,哥们看着就不像有钱人?”
“不是,你真有啊?”
“回头我让香江那边给你发一张邀请函,你把手续办好,等我放暑假,带你去香江转一圈。”
陈凡直接把这事儿定下来。
老顾要创业,这根大腿必须抱紧,投一笔钱进去,都不用操什么心,坐等分钱就行,过些年就是一份家底。
陈凡对攒家底的事情特别来劲,无论是买房子、买字画,还是买玉石翡翠,都是一本万利。
要是将来创业失败,或者想躺平,那也没事儿,只要家底足够丰厚,怎么躺平都行,随便出手一件玉器,都能潇洒一整年。
前些天给孙少杰打电话,孙少杰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轻工部门有一个项目,要引入设备,外汇申请不下来,想找他帮忙。
又要换外汇!
陈凡对此特别感兴趣的,跟孙英杰约好回京城详谈,心里早就开始盘算,要搞些什么好处。
玉石、翡翠,还能接着搞,房子也能接着买,都是一本万利的,但其它项目也可以做。
反正陈凡就一个原则,换外汇可以,但得把钱都花出去。
收回思绪,跟老顾详细聊了电视机厂的事儿,一直到八点多才告辞,许今秋好奇地问了一句:“投资电视机厂可不是一笔小钱,你就这么相信老顾?”
ps:第一更到,感谢书友“迷糊蛋”打赏支持!感谢尾号“……46144”书友打赏角色许今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