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武圣长鲸归海

第218章 南下,擒龙!

第218章 南下,擒龙!

出关之后,郑均也略微安抚了一番自己躁动的心。

毕竟突破元丹武圣之境,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儿。

“大王!”

两侧的亲兵见到了郑均之后,立马一脸欣喜的对郑均行军礼,对着郑均既有些兴奋,又十分恭敬的张口道:“恭喜大王武道精进,大王凌天威、得天命,席卷八荒、横扫六合就在当下了!”

听到了左右亲兵如此言语,郑均不由露出了一抹笑容来,对着亲兵笑道:“你们倒是会说话的,观你们修为,怎么还在炼血呢?去府库领两瓶益血丸,早日精进修为。”

“谢大王!”

亲兵们大喜过望,纷纷拱手行礼。

而郑均则是略微摆了摆手,表示无需在意,接着便抬起头来,望向南门的方向,一步踏出,瞬息之间便来到了南门前。

数里距离,一息便至!

这就是元丹武圣之威!

这种感觉着实是让郑均感到无比舒心,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步仍旧耗费了真元,并非日常常态。

不过也是。

若是时时刻刻皆是如此,那么元丹武圣未免也太过于强悍了些。

“大王。”

南门守将对于突然出现在城墙上的身影吓了一跳,正欲戒备,却忽然见得了郑均的一身蟒袍,当即明悟一切,拱手下拜。

“免礼。”

郑均摆了摆手,望着城门外的两道身影,当即轻笑道:“关闭大阵,打开城门。”

“如今我已元丹,若是有宵小之徒借机生事,吾亦能镇杀。”

郑均的言语之中,充满了自信之色。

成为元丹之后,郑均只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寻常武者已经不被郑均放在眼里了!

而听到了郑均的话语之后,那南门守将没有丝毫疑虑,当即打开城门,关闭护城大阵。

而伴随着阵法关闭,不多时,单雄义、徐世茂二人便化为两道遁光,朝着郑均方向飞遁而来。

“单雄义/徐世茂拜见汉王殿下。”

单雄义、徐世茂二将见了郑均,当即下拜拱手,对面前身穿蟒袍的郑均尊敬有加,赫然是一副谦卑姿态。

郑均看着两人,不由轻轻一笑,上前一步,颇为意气风发,直接伸出手来,将二将搀扶了起来,对着二人真挚道:“二位来投,对寡人而言,不亚于高彦奔夏祖、窦平归虞皇啊!”

高彦奔夏祖、窦平归虞皇。

这是此方世界的两个典故,当年古夏王朝建立之初,云州高彦在诸多诸侯之中,选择了夏祖,最后助夏祖定鼎,功封渤海王。

而窦平则是当年魏末时期割据的一个诸侯,在面对虞皇的横扫六合、席卷八荒之时,他果断选择放弃抵抗投诚,帮助虞皇南下平定诸国,终成一等开国靖国公。

毕竟都待了好几年了,郑均也读过当世之书,这种典故自然是信手拈来了。

而听到了郑均的话语,单雄义脸色倒是瞬间欢喜了起来。

高彦奔夏祖后,他的家族成了云州霸主,直到夏朝末年宁死不屈,被魏帝所灭后,不少族人逃入东夷,如今在东夷国中身居要职。

而窦平归虞皇后,也是镇守凉州,时至今日仍旧是凉州霸主级家族,只是最近百年未曾出过元丹武圣罢了。

汉王这么说,明显是做出了承诺呀!

单雄义自然是有些欣喜若狂。

而徐世茂则是没那么多的情绪表现,而是神情更加谦卑,对着郑均拱手道:“王上言重了,草民不敢与‘渤海烈王’、‘窦文正公’相提并论,能够成为王上麾下一小卒,便足以慰平生了。”

听到了徐世茂的话语,郑均不由轻轻一笑。

此人,倒是挺会讲话,比起单雄义而言,聪明了几分。

不过……

郑均的眸光一凝,接着便笑道:“徐先生不必如此自贬,两位既然来投我岚州,自然要受本朝重用。”

“不过此番事态紧急,还请两位暂为本王亲兵统领,待本王平灭秦逆后,再作封赏。”

听到了郑均的话语,二人自然不敢有丝毫不满,当即拱手称是。

郑均见此,不由满意点头,接着便询问一旁的南门守将道:“距我回来,过去了多久?”

所谓‘修行无岁月’,郑均此番闭关突破元丹武圣之境,用的时间绝对不短,但具体过去了多久,郑均也不太清楚了。

所以,他需要询问一下左右,看看自己具体用了多长时间。

听到了郑均的询问,南门守将当即恭敬回答:“启禀大王,约三个月有余。”

“三个月吗?”

郑均闻言,不由失神,接着便笑道:“难怪城中一片秋叶落黄之色,原是已经到了秋天。”

而就在此时,不远处飞遁来一人,对着郑均拱手道:“下官拜见大王!”

郑均定睛一看,乃是自己亲封的岚州镇抚司指挥使,也是如今在景隆朝廷内担任刑部左侍郎的陈敬仲。

这可是自己最初的班底啊。

郑均不由轻轻一笑,对着陈敬仲道:“敬仲来的恰是时候,我正欲寻你。”

“大王。”

陈敬仲对郑均拱手道喜:“大王突破境界,引得天地异象,帝王虚影,下官为大王贺。”

郑均闻言,不由得摇了摇头,接着便道:“所谓天地异象,不过是一些徒有其表的东西罢了,若不能一匡天下,就算是衔玉而生,也是无用。”

说罢,郑均便继续询问道:“这三个月,天下各地,可发生什么大事?各郡政务,又待如何?”

郑均寻陈敬仲,主要就是为了这个。

陈敬仲为岚州镇抚司千户,也是郑均内定的未来镇抚司指挥使,自然总管一切情报机构,如今自己闭关出来,对于天下大事陌生至极,自然要寻他来问对一番。

听到了郑均的询问,陈敬仲早有腹稿。

毕竟看到天地异象的那一刻,陈敬仲便知道郑均要出关,而出关之后的第一件事绝对如此,便张口道:“我岚州各郡,事务虽有,但也被各地郡守治理明确,唯有巴塘郡内出现了一些流民造反,流民与当地士绅勾结,起兵谋逆,意图颠覆我朝统治,已被巴塘郡守江无涯领兵镇压。”

说罢,陈敬仲又道:“宁远郡郡守张文,倒是屡次进奉祥瑞,为大王贺。不过其在郡中,捕获了数名秦逆来使,从那秦逆使者的口中可知,前些日子巴塘郡谋逆,也是秦逆使者煽动所致。”

听到了这一点,郑均微微颔首,接着便讥讽道:“这秦逆,倒是懂得煽风点火啊……他什么时候这么有脑子了?这等小人行径,令人不耻。”

“额。”

听到了郑均这么说,陈敬仲一下子也不好说后面的话语了。

因为后面他还想汇报己方‘谍战’的效果。

己方镇抚司出动了不少密探,前往关中煽风点火,导致关中民变激发、举义甚重,甚至有秦王府的一位幕僚都被说动,主动献出神京布防图。

不过既然大王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太好意思现在将这个情报说出来,打大王的脸。

只能后续慢慢说了。

陈敬仲深吸一口气,接着道:“这三月以来,天下局势变幻莫测,楚王与南梁交战,于徐津城大破梁军,缓解压力;南梁萧銮与东吴陆孟结盟以告天下,东吴军大破吴王都,周吴王李铭狼狈出逃,已奔至郢都,与楚王汇合。”

郑均闻言,不由点头。

南方局势一胜一负,虽然楚王大破梁帝,但吴帝也攻陷了大周吴王的王城。

只能说互有胜负,两者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决出胜负的。

“蜀中之地,张本功已经传回了消息,接受了咱们巴王的任命,已进逼蜀王,蜀王已逃至灵州。”陈敬仲继续汇报道,“彭州局势尚在僵持,齐王东征秦存海,如今已在胶东郡形成对峙。”

“不过据说,秦存海有东夷援兵,东夷国大都督‘袁敕苏’曾率五千海军在海上呼应,挫败了虢国公魏搏虎的海上攻势。”

听到了陈敬仲的话语,郑均了然。

这东夷国虽然是被冠以了四方蛮夷称呼,但与北戎、西狄都相似。

北戎乃是渔猎为主,游牧为辅的文明方式。

而西狄则是以游牧民族为主。

至于东夷,则是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只不过远离中土之地罢了。

东夷全面学习中原方式,东夷首领自号‘大皇帝’,也是有三省六部,与中土无异。

东夷多次臣服中原王朝,先前东夷首领自号‘大皇帝’时,被神武皇帝斥责,故东夷首领告罪,降皇帝号为王,中土民间称之为‘东夷王’,而他们内部国号为‘渤海’,官方称呼为‘渤海王’。

如今当家者,正是当年古夏太祖所封的高氏一族后代,东夷内部依旧称自己为皇帝,所谓‘内帝外王’,便是如此。

如今中土失了神武皇帝,‘天下主’法相空缺,作为东夷‘渤海国皇帝’的高环也是元丹武圣,自然想要参与中原争霸,给自己分一杯羹了。

说不准,便能荣归故里,入主中原!

而听到了这一点,郑均面色平淡至极,张口便道:“秦存海勾结外敌,乃是取祸之道。”

不过只是口中批评罢了。

东夷人虽然受到中土鄙夷,但也是人族,那所谓的渤海国皇帝高环也是中土出身,算是半个自己人,逐鹿也没什么大不了。

最要紧的还是秦王李恂这样,勾结异类妖魔的家伙!

这种家伙,才是要立诛之!

“其余倒是没什么特殊动向,只不过晋王殿下迁了一次都城,从杞州龟兹迁到了高昌,更靠近中土了些。”

陈敬仲道:“至于深康县,卢……安王殿下统御大军于前,包围深康城,那秦军主力朱台明部引兵驰援,被安王殿下击退,不过秦逆趁势杀出,大破定秦军,安王殿下与秦逆大战一番,将秦逆逼回沈康,不过安王殿下似乎也受了些伤。”

听到了前线消息之后,郑均微微颔首,接着便复问道:“城中如今有多少兵马、多少武者?”

“城中尚有守兵八千,通窍武者三人,为中枢御前行走、户部尚书刘虎刘大人,礼部尚书周勉周大人和二等诰命,刘尚书之妻颜从凝颜夫人。”

陈敬仲拱手道:“各地郡兵,约二十万,大王若是想要动用,大军即刻便能回旋。”

“如此,便下诏吧。”

郑均点头,接着便道:“着令巴塘郡守江无涯、宁远郡守张文、安龙郡守刘南昀、浴帘郡守独孤景引郡兵而来,合兵十二万,随本王一起,南下擒龙!”

秦王已经登基称帝,为先帝上庙号为太宗文皇帝,年号‘扬武’,自称扬武皇帝。

这样的家伙,自然要用‘擒龙’来以示尊重了!

孽龙,也是龙!

“诺!”

陈敬仲热血沸腾,而就在他准备告退的时候,郑均忽然又道:“敬仲,你与承弼皆为本王潜邸之臣,如今本王已登临元丹,尔为何还是外罡三重?去内务府自取资材以勤勉修行吧,早日突破通窍,方才能为本王尽忠。”

“是,多谢大王。”

陈敬仲闻言,当即对郑均感激涕零,拱手道谢。

自那监国陈复在如意山,跟着当年的太子陈行一起被神武皇帝一锅端了之后,他们这些南楚余孽,已经好久都没有出一尊通窍武者了。

如今被郑均钦定提拔,也算是都值得了。

待陈敬仲离去之后,郑均回过头来,望向全程在场,略有几分局促的单雄义、徐世茂,笑道:“两位。”

“王上。”

徐世茂当即拱手:“可有吩咐?”

“两位也是统兵良才,实为‘当世名将’,在翟谦麾下,屡破齐军,我曾听闻徐将军甚至一度击败过齐王麾下大将,通窍五境的常凌岳,也率兵正面击退过那号称元丹之下第一人的通窍巅峰武者李须陀?”郑均道。

对于这有‘元丹之下第一人’之称的李须陀,其实郑均很不服气。

郑均觉得,自己在通窍时的表现,可比这什么李须陀要厉害多了。

带兵硬抗秦存海算什么本事?

自己通窍四境的时候,就在肃州斩伤了西狄大祭司呢!

通窍巅峰,五行合一的时候,甚至打了一波配合,斩杀了元丹境妖王鹿妖王。

不过现在也无所谓了,李须陀引兵归胶东之时,被秦存海镇杀,而且自己如今已经是元丹武圣,算不得什么元丹之下,也没什么可比的。

不过李须陀、常凌岳,皆是当世名将,这徐世茂能够在翟谦麾下领兵击败此二人,足以证明其熟读兵法了。

“不敢当‘名将’之称,下官后遭遇齐军埋伏,被齐军将领窦怀充击败,方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徐世茂拱手说着,同时感叹万千:“世间豪杰何其多也,李须陀用兵,靠的是旗下精锐效死,不过其麾下士卒保卫家乡则愿效死,出城为他人而战,战力下降不止一成,因此被鄙轻易击破;常凌岳的‘名将’之名,多是镇压民变所致,民变者,无骁将,便得让这庸碌之辈成名。”

“而这‘窦怀充’,声名不显,听说乃是今州边陲一小吏,天下动乱后落草为寇,后被齐王诏安,得了诸多赏赐,这才突破通窍,其以‘通窍初境’修为,伏兵于我,竟一战破之……”

说到这里,徐世茂则是想起了当日种种,自然是觉得有些遗憾。

若非是他这一路援兵出了问题,他们又怎么会被齐王击破?

不过如果说锅都是他的,也不妥。

毕竟当时是三路齐败,没一个赢的。

大家都不干净,没必要甩锅。

“窦怀充。”

郑均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接着便道:“齐王明睿、将帅奔命,徐将军也不必介怀,如今我军南下擒龙,对的是秦王,此人狂妄自大,以妖魔为友,人族将领多对其不忿,必然一战破之。”

“此战各地郡兵,便由单、徐二位将军统领了,望两位将军多建功勋。”郑均道。

听到了郑均的话语,两人登时顿感惊讶之色。

他们可是新投之将,一上来就要统御十二万的大军吗?

虽然都是郡兵,兵源质量不高,但那也是十二万大军!

况且……

他们二人寸功未立便位在诸郡守之上,这不会让这几位郡守不服吗?

徐世茂忧虑不已,而单雄义则是目光一亮。

“不必推辞,便是如此了。”

郑均轻笑一声,拂了拂衣袖,对着二人道:“尔等等候军队,待军队抵达后,便一同南下!”

江无涯、张文,这两个都是没有什么统兵才华的郡守,江无涯先前是博州第一宗门的沧澜剑门的门主,兵源多为沧澜剑派弟子,单打独斗可以,统兵却是不成。

而张文同理,懂得防守,为人低调。

这两人,是不会和徐世茂、单雄义争夺统兵权的。

至于独孤景,他负责的是八千鲜卑骑兵,这支骑兵不在郡兵序列之中,自然不必担心。

郑均之所以调这几人来,也正是挑选诸郡守中不善兵事之人过来,好教单雄义、徐世茂这两个懂兵事的人统御。

至于单雄义、徐世茂会不会是敌人的奸细?郑均倒是并不在意这个。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若这二人真是奸细,他二人的下场,将会是极惨的。

得罪了一尊元丹武圣,郑均自然会让他们知晓,得罪自己的下场!

就算是秦逆亲自护佑他,郑均也能将他们斩杀!

“下去准备吧。”

郑均摆了摆手,而听到了郑均的话语之后,单雄义、徐世茂二将当即点头称是,旋即恭敬离去。

看得出来,两人心思各自不一。

而郑均则是深吸一口气,面前浮现出一道鎏金面板了起来。

【突破元丹武圣,武道登峰造极!‘太虚凝玉篇’偿还进度+30922,当前偿还进度:50000/50000。】

【‘太虚凝玉篇(大成)’偿还完毕。】

【刀斩鹿妖王,威震天下惊!‘诸法无相·小成神通’偿还进度+59000,‘诸法无相·大成神通’偿还进度+29500。】

【当前小成神通:飒沓流星:10000/10000;流影浮生:10000/10000;渊渟岳峙:10000/10000。】

【当前大成神通:天目破障:32500/100000;渌水斩蛟:32500/100000;熠日流光:29500/100000。】

【刀斩鹿妖王,威震天下惊!‘凶相百骸’偿还进度+5000,当前偿还进度:5000/5000。】

面前鎏金小字一闪,郑均神色倒是平淡至极。

他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要不要预支圆满级的‘太虚凝玉篇’?

圆满级的‘太虚凝玉篇’自然好处多多,可以极大的补充自己的真元,让自己的元丹更加稳固。但问题在于,自己要想要走‘天下主’路线,‘太虚凝玉篇’的真元乃是碎玉真元,并不属于‘天下主’法相路线。

修行‘太虚凝玉篇’,对于自己的天子气并无任何的增益效果。

所以继续预支下去,也没什么用。

而能够修行天子气的功法,必然锁在神京之中。

“是攻破神京,转修其他功法,还是继续预支‘太虚凝玉篇’的圆满境,以‘太虚凝玉篇’来凝聚‘天下主’法相?”郑均在心中思忖。

修行‘太虚凝玉篇’,只是对凝聚‘天下主’没有什么帮助而已,并不是说帮了倒忙,因此继续修行这功法也是没有什么问题。

“罢了!”

郑均深吸一口气,眼前鎏金小字一闪。

【是否预支‘太虚凝玉篇(圆满)’?因假借未来之果,需吐纳数万万次方可归于己身。】

“预支!”

【预支成功!】

伴随着这四个鎏金小字的出现,郑均登时感觉自己的元丹化为了一个漩涡,开始疯狂吸收周围的天地灵气,刹那间,周遭的天地灵气甚至已经到了一种匮乏的地步。

其他元丹武圣需要两三百年才能修炼到的圆满级内功心法,郑均用了不到一息的时间,便拥有了此等手段!

“我凝聚元丹,虽已引发了天地异象,有帝王虚影,但归根结底,还是先天不足,以‘太虚凝玉篇’凝聚的是青金元丹,虽然有‘巍巍天子气’,但却不足许久……”

郑均在心中想着:“如此,如今转修天子法,也有些太晚了些,倒不如一条路走到底,让圆满级的太虚凝玉篇来辅助我增加修为增进,从而镇杀世间一切敌,杀得无人敢与我争这‘天下主’法相!”

确实是这样的。

自己既然已经落了先机,没有神武皇帝的这几个子嗣那般果决,在年幼时便修行了皇室功法,那既然如此,何不一条路走到黑?

谁说野路子不能凝聚‘天下主’法相了?

后战乱时代的四个王朝,五位凝聚的‘天下主’法相的皇帝,只有‘夏世祖’乃是修行正统天子法出身的皇帝,让古夏王朝延绵千年国祚,使得大夏成了四朝以来首个国祚突破三千年的王朝。

而夏太祖、魏高祖、虞太祖、周太祖,这四位王朝的开创之君,不都是半路出家的‘天下主’法相持有者吗?

他们可以,自己未必不行!

一念至此,郑均不由吞吐一抹英雄气,凝望西南方向的神京所在,器宇轩昂:“如今我已元丹,合该出发了,大军可待后续,我自是要先行出发。”

一念至此,郑均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化为一道青金遁光,破开虚空,朝着深康县的方向飞遁而去。

如今的郑均,才是真正体会到了元丹武圣的妙处。

不用神通,都有可以比肩‘飒沓流星’的速度!

这,便是元丹武圣!

一个时辰后,深康县前军大营。

郑均化为一道遁光,瞬息之间便来到了大军军营之中。

左右将士,神情肃穆,不过医营中,多有伤兵,由此可见这三个月来,战事吃紧。

“大王!”

魏权和独孤愿见郑均飞遁而来,当即大喜过望,感受到郑均的元丹气势之后,更是倒吸一口凉气,上前见礼:“恭贺大王突破元丹!”

“免礼。”

郑均摆了摆手,接着便龙骧虎步,朝着大营迈去。

魏权与独孤愿赶忙跟上。

郑均已经先行一步,入了大帐之中。

只见得大帐内,卢正林已经不复当初翩翩少年郎的姿态,而是一副中年沉稳男人模样,显然是先前与秦逆激战,伤了几分真元。

而见得郑均入内,卢正林也是没有丝毫的惊疑之色,只是淡定抬头看向郑均,感叹道:“三个月,便突破元丹……你这天赋,当真是令人感到恐怖。”

“卢前辈言重了。”

郑均拱了拱手,进而道:“您这是……”

“上个月,秦王忽然杀了出来,用了两件法宝,将我击伤。”卢正林道,“我本以为其要杀出重围之际,忽见得其魔气纵横,瞬息间双目赤红,竟没有趁势而走,反持戟冲杀,浑然忘了两件法宝,意图以一己之力,撼动大阵。”

“你麾下诸军立马结阵,魏权、独孤愿、许厚三将各自结阵压来,老夫又拼得了一分元气,施展剑阵,将其逼回了深康县,至此之后,那秦王便没了动静。”

说到这里,卢正林顿了顿,略有几分迟疑:“我觉得这秦王李恂,有些不太对劲儿。”

“嗯?”

郑均闻言,不由道:“还请卢前辈指点。”

“我在他身上,感觉到了昔年神武皇帝的一分气息。”

卢正林道:“二百年前,我曾拜见过神武皇帝,神武皇帝征讨北戎,彼时的神武皇帝可怕至极,浑身魔障……不过短短几年之后,神武皇帝便是英明神武,一副明君相。”

“如今的秦王李恂,便是给了我当初神武皇帝的感觉,同样是浑身魔障、双目赤红,只不过其实力比起神武皇帝,自然是天差地别,并且有些……疯癫。”

听到了卢正林这么说,郑均倒是有了几分惊讶,接着便道:“卢前辈是指,这秦逆修行的功法有问题,会惹得魔障入脑,失去理智。”

“不错。”

卢正林点了点头,接着便也没有丝毫犹豫,随意一挥衣袖,带剑起身,对郑均道:“你既然来了,那这里就交给你了,老夫这几个月来消耗的元气足够多了,虽然老夫大限将至,只余三四十年的寿命可活,但也不想现在就死,便回去休养了。”

说罢,卢正林便再度嘱托道:“这秦逆不简单,你可小心。”

“多谢卢前辈这些日子代为照料、统兵了,郑某愿以神京起誓,卢氏子弟永世富贵,血脉传承,然谋逆不宥。”郑均真挚道。

卢正林,确实帮了大忙。

若非他代替自己盯着秦王,就这三个月的功夫,还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呢。

而听到了郑均的话语,卢正林只是轻轻一笑,张口道:“不灭族便好,剩下的都随你吧。”

说罢,卢正林已然踏出大帐,望周遭天色,旋即化为青色小剑,一路朝着北方呼啸而去,转瞬间便消失在视野之中。

而望着消失的卢正林,郑均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

李恂?

神武皇帝血脉?

酷似当年的神武皇帝?

既然如此,那自己就要南下,擒龙!

看看这位酷似神武皇帝的秦王,究竟如何!

只不过唯一的问题是,其余诸王会不会来驰援秦王。

尤其是最近的楚王。

……

秋老虎猎猎,楚州郢都城中,楚王李宏端坐于明堂之上,左右之列皆是楚州各地文武大臣,他望着手中的玉帛,望向左右,忽然道:“这郑均是什么意思?将我这年幼无知的侄孙李丰送来作甚?”

春生侯李丰,乃是永昌皇帝之孙,楚王李宏压根就不记得自己的这个侄孙。

毕竟他兄弟众多,侄孙这个级别的亲戚,没有五百也有三百,谁会挨个记名呢?

而听到了楚王李宏的话语,一旁的一名消瘦谋士张口道:“大王,此乃郑均交好之计,春生侯生母,乃本州大族蒯氏,除此之外,那郑均拥立了您的侄子景王为帝,封了您节制南国九州诸兵马。”

“郑均。”

楚王李宏复念了一番郑均的名字,接着便笑道:“此人倒是有几分心计,说不得果真让他割据了一方去,威胁我李家的天下!”

而听到了楚王李宏的话语,人群之中,一名虎背熊腰的悍将站出身来,对着楚王李宏拱手翁声道:“大王可是要发兵征讨之?末将愿为先锋!”

这名将领巴不得北上讨伐郑均。

无他,楚王如今面对的压力有些大。

萧梁政权,有些厉害了。

萧梁政权除却梁帝萧銮之外,还有谢氏谢度安,王氏王茂弘、王处仲三尊元丹武圣相助!

而且,这三尊元丹武圣,不单单代表着他们自己。

谢度安,乃是南国顶级门阀谢氏当家之人。

而王茂弘、王处仲兄弟二人,乃是南国第一门阀王氏的老祖!

大周朝素来有‘北杨南王’之称,这北杨便是指北方直隶所在的京都杨氏,杨弘、杨辉皆为元丹,一门双元丹,为北方门第之首。

而南方的嘉州王氏,与杨氏相同,也是有王茂弘、王处仲两尊元丹武圣,是为南方门第之首。

京都杨氏选择辅佐魏、韩二王,而南方王氏也是毫不犹豫,选择与萧家合作,重振南国威风。

大周南北皆不同也。

前朝虞朝,皇帝便是自江州起家,鲸吞天下,乃是以南伐北,南方士族多有从龙,因此南方鼎盛。

而当今大周,皇帝则是关中人,以北征南,定鼎天下,因此南方世家多不服大周的神武皇帝,但碍于皇帝威压,只能俯首称臣。

这千八百年,南国也多行谋叛,最近的百余年前的南楚之乱,便是由此而来。

如今神武皇帝已逝,南国自然不甘于北人之下,在萧銮的振臂一呼之下,南国自然直接就反了,在南国割据。

楚王李宏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尊元丹武圣存在的大梁王朝。

因此楚王的压力无比之大,好在南国的这三个顶级世家也并不是勠力同心,他们自然也是有争权夺利的意思。

如今萧銮虽然贵为大梁皇帝,但他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是相当于南国诸世家的盟主罢了,并不能真的凌驾于王氏、谢氏之上,因此其中也多有分歧,这才让楚王赢了一场大胜仗。

而这名出列的将领也是深知此事,他觉得自己要是继续在对南方萧梁用兵,怕是过不了多久就会战死沙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向北用兵,去他那据说只是半步元丹的郑均呢?

众将也是如此期待。

与其南下,和大梁王朝死磕,不如回去挑软柿子捏,等灭了郑均全据岚州之后,大家也能尽得封赏。

因此,楚州众臣看向了楚王李宏,目光期颐。

“不。”

而在这满怀期颐的目光之下,楚王李宏却重重的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按兵不动,全力备战萧梁,不得北上!”

和郑均打?

楚王李宏才不会做这种事儿。

南方萧梁是死人?见到他们兵马转移向北,不知道继续进攻?

到时候岚州没拿下,楚州又没了。

自己,也便成了丧家之犬!

更何况……

郑均如今面对的,是自己的那位弟弟,秦王!

“呵,秦王……”

李宏对此,颇为不屑。

楚王李宏,也不是没有怨气的。

当年分封天下,兄弟数人尽得北方之地,而唯独自己,和父皇的侄孙一样,被封到了南国!

南国虽好,但问题在于南国世家对朝廷多有不满啊!

如今天下争霸,逐鹿于此,北国的兄弟们各个都能大展身手,只有自己被左一个萧梁、右一个陆吴给困在了楚州之地,动弹不得,无法大展身手!

对此,楚王李宏尤为不满。

尤其是这位秦王弟弟。

秦王如今不过一百四十余岁,生来便被父皇宠幸,带在身边,更是将龙兴之地关中封给了他。

这让楚王李宏这个后娘养的自然是艳羡至极。

更重要的是,秦王如今勾结妖魔,这可是出了名的,楚王李宏自然不会去碰这个。

至于让郑均得了李家的天下。

楚王李宏倒是没怎么当回事儿。

不是还有赵王、晋王在吗?看他们吧。

“汉王此番遣使而来,乃是修两国之好,本王甚是满意。”

楚王李宏深吸一口气,张口便道:“遣人赠楚州宝珠十枚,以敬汉王!楚汉自此盟好,若有再议伐汉者,立诛之!”

北方的事儿,他不管了。

管好南方的事情就好。

和郑均结盟,便能保证自己北边门户不失,便是可以了。

到最后,大不了破罐子破摔,自己也自立为帝,在南国称帝,或许还要指望郑均守望相助呢。

听到了楚王李宏的话语,楚州众臣面面相觑,不敢多言,便只能抱拳称是,各自退去。

而楚王李宏则是呼出一口气来,感到有几分心烦意乱。

……

杞州,晋王府。

晋王李伸颇为儒雅,其身着靛青云纹锦袍,腰间悬着半旧的青玉箫,指节修长的手正轻抚过书案上摊开的《楚辞集注》。

若不是身份如此,谁都想不到这位气质神似大儒的先生,竟正是天下八王之一的晋王。

昔年的他犯下大错,被太祖皇帝贬至此地,久经岁月蹉跎之后,晋王李伸也是愈发成熟了。

“王上。”

在晋王李伸面前,一个高鼻梁,看上去颇为具有异域风的微胖男子跪在晋王面前,对着晋王低声道:“已经一切准备好了,凉州李诨、陇州赵炜都已经同意了您的提议,允许您率兵过境。”

“凉州李诨甚至还愿与您约为兄弟。”

听到了这异域人的话语,晋王李伸微微点头,接着便道:“凉州牧本就是李氏族人,七千年前大乱时代,与我家分家了便是,如今凉州牧愿回归主脉,当真是极好的。”

七千年前分的家,现在自然没有任何关系了。

不过李诨毕竟是凉州牧,执掌凉州之地,也是晋王如今最需要的盟友。

认个亲戚,也无所谓。

说罢,晋王李伸复问道:“关中怎么样,关系都打通了?”

“大王,关中豪族七家,皆愿奉您为主,关中苦秦王久矣,您所谓神武皇帝正朔,若来关中,各族自是欢喜不已!”

那西域通窍武者真挚道:“另有关中梁氏家主书信于此,请您阅目。”

晋王李伸略微扫了一眼后,点了点头,似乎是颇为满意:“如此,待寡人走后,这杞州便是你的了,你将会是我大周的杞州节度使。”

“多谢大王!”

此西域人大喜过望。

而晋王李伸则是满脸忧愁,感叹万千。

“不过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寡人那位胞弟不在的情况下,希望那‘汉王郑均’多行施压,等寡人到了关中之后便可。”

晋王十分自信。

他本就是在关中待过几年,和关中的父老乡亲有着不小渊源。

如今秦王无道,自然是轮到他来接管关中了。

也借此机会,摆脱杞州这处累赘,能够让他带着精锐的十万镇西军回归中土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