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新帝登基,汉王郑均
第213章 新帝登基,汉王郑均
秦王已经是众矢之的了,这是毋庸置疑。
带着妖魔屠戮神京,杀害侄子。
这样的人,就算是周围的赵王、晋王,怕是都不会给予秦王驰援。
秦王以妖魔为将这件事,对全天下的负面影响太大了。
特别是神京,这可是帝都所在,举世唯一正统,三朝五国之都!
历朝历代,屠戮京师的队伍,都是不入流的货色,也会引起其他各地百姓的恐慌。
毕竟,连他妈的神京都被屠戮了,他们这些普通地方的普通百姓,该怎么办?
因为此等事,以至于赵王对他的这个兄长都颇有微词,面对秦王的一些请求都充耳不闻了起来。
毕竟肃州受过‘狄灾’,对于比‘狄灾’更恐怖的妖魔,百姓们自是更加抵触,麾下文臣武将也是对秦王颇有抵触,故秦王现在也能说是孤立无援。
“秦王与那妖魔勾结,已是大逆不道之举。”
武黎扬深吸一口气,抬起冷眸,张口道:“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先前只有通窍妖魔,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历代争霸天下,总有一些在郁郁不得志的妖魔,想要靠着投奔人类,摇身一变,成为镇国神兽。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秦王现在勾结的,可是货真价实的妖王!
要知道,除却北海、东海二地的化外妖魔,其余每一尊的妖王,都是有名有姓的,若是化外大妖,也是有来往途径,譬如那北海的蛟龙一家,就是通过西狄大祭司的路子来到了肃州,来路明确。
而跟在秦王身边的这位黑袍妖王,藏头藏尾,显然是来自中土的某一尊妖王。
这就很严重了。
秦王此举,无异于自绝于天下了。
而蔡抗和卢正林两人彼此之间对视一眼,卢正林不由干咳一声,张口道:“稍挫秦王,倒是无妨……只不过我等不能久留于此,毕竟宣州、博州也是兹事体大。”
归根结底,其实就只有一个意思。
可以帮你打一仗,但不能天天留在这里。
毕竟岚州是郑均的,宣州和博州是他们自己的。
他们也有各自面临的压力,不能弃之不顾。
武黎扬在一旁思忖片刻后,同样张口道:“若是对付那妖王,武某可以出手。”
意思就是对付秦王就不会出手了。
郑均闻言,微微颔首。
无所谓,他这次的目标也其实就是那黑袍妖王。
毕竟对于郑均而言,人类武者和妖魔是完全不同的。
人类武者杀了只能增加偿还进度。
而妖魔杀了,除了能够增加偿还进度之外,还能用他的妖丹修行突破!
一尊元丹境现杀现宰的妖王内丹,郑均都不敢想这其中蕴藏着多大的能量。
就算无法让自己的虚丹凝聚成实质,也足以让这个进度推进一大部分了。
郑均虽然有些胸有成竹,觉得他们正义的四打二,应该能够将那头黑袍妖王斩杀了。
但其他三人,却并不是这么想。
毕竟……
元丹武圣有点过于难杀了。
击败容易,击杀难。
先前在今州城,七尊元丹武圣一起出手,其中有一个还是偷袭的,七个打三个,这才勉强逼退二人,又七打一,才将永昌皇帝镇杀。
当然,他们自然不知道永昌皇帝甚至都没有死,而是去了伏龙岛投奔其世伯上洞伏龙真君。
由此可见,元丹武圣的韧性了。
想要斩杀一尊元丹武圣,代价是巨大的。
而他们三尊元丹外加一尊半步元丹,对决敌军两名元丹武圣,在卢正林看来,击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想要击杀,是十分困难的。
毕竟卢正林寿元将近、蔡抗有伤在身、郑均半步元丹。
只有武黎扬算是正常元丹武圣,他们这四人严格来说,单打独斗没有比对面更强的。
对面的两尊,可都是全盛姿态。
不过郑均,则是微微露出了一抹微笑,接着便道:“诸位在城外也是诸多不便,还请入城详谈。”
说罢,便指引三尊元丹武圣一同入城。
伴随着郑均的指引,三尊元丹武圣一同入城。
岚州城内,街道两侧黑甲士卒肃立如林,郑均亲自引路,将三人带至节度使府内的议事厅。
而厅内早已备好灵茶灵果,郑均落座后,率先拱手道:“三位前辈远道而来,郑某也是感激不尽,秦逆叛军估计就在这几日了。”
“不过在下此番突破半步元丹,虽有所得,但距离真正的元丹境尚有一步之遥,不知三位前辈可否指点一二?”
郑均的姿态十分谦虚,颇有一副谦谦有礼的姿态。
卢正林闻言,当即轻摇羽扇,沉吟道:“元丹之境,重在‘凝实’二字。你如今五行合一,虚丹已成,接下来可以以以天地灵物为引,将虚丹淬炼为实。老夫当年突破时,曾寻得一枚‘玄冥寒玉’,借其极寒之力稳固丹形。”
蔡抗点头附和:“不错,老夫当年为凝聚元丹,也是去了北海之地,斩杀了数头通窍妖魔之后,借助一处地脉凝丹而成,不过郑小子你如今坐拥岚州地脉,倒是不需要去偷其他地方的地脉了。”
而武黎扬冷峻道:“我观你体内五行循环已臻圆满,但缺一丝‘契机’。元丹乃武道之根,需与自身武道真意相合。你修的是何种武道?”
郑均坦然道:“我所修乃‘太虚凝玉篇’,讲究以虚化实,包容万象。”
卢正林和武黎扬闻言,皆面露惊讶之色。
“是南楚碎玉门当年的不传之秘?”
卢正林抚掌笑道:“难怪你能以弱冠之龄至此境界!除却天赋异禀之外,只怕这‘太虚凝玉’也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此功法传闻源自上古,威势极大。”
蔡抗不语,因为他是知晓此事。
蔡家甚至还收藏了‘碎玉功’秘籍。
只不过对于‘太虚凝玉篇’,蔡抗也浑然不知,但也是有所推测了不少。
而见到三人没有什么抗拒之意,郑均当即拱手道:“既如此,那就麻烦三位前辈,为晚辈解惑吧。”
“不错。”
卢正林、蔡抗点头同意,然后看向了一旁的武黎扬。
他们两个无所谓的,郑均是他们的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未来家族荣辱系于郑均之身,他们教导郑均是很正常的行为。
而武黎扬不同。
他可是纯路人,和郑均没什么关系。
天下自然没有白来的午餐,谁会随随便便就点播传授心得?
所以,两人同时看向了武黎扬。
而武黎扬则是沉思了片刻后,张口道:“秦王势大,若是郑岚州能够精进修为,也是极好的。”
听到武黎扬的话语,郑均正欲拱手告谢,却忽然听到武黎扬又道:“不过郑岚州,若是来日西狄犯边,武某希望郑岚州可以记得今日之事,来助武某一臂之力,”
听到了武黎扬的话语,郑均当即一笑,张口道:“武肃州请放心,若是西狄犯境,郑某定率军驰援,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我中原内部如何暂且不论,那西狄若是来犯,必然出击。”
“既如此,那武某愿倾囊相助。”
武黎扬当即拱手笑道。
旋即,四人便于迎客厅中,开始论起‘元丹大道’。
不多时,迎客厅中便爆发出数道元丹武圣的威压,惹得岚州节度使府的数位武者常来敬畏,不敢多言。
而此刻,听闻城中足足有三尊元丹武圣的景王十分激动,甚至在房中来回踱步,感觉自己大业已成,好不自在。
甚至已经开始脑补自己登基之后,要怎么嘉奖这几位大大的忠臣了!
而就在郑均与三人论道第四日,一队斥候风尘仆仆冲入府中,单膝跪地急报:“启禀大都督!秦军十万已攻破宣陵郡,正朝新驿郡进发!秦王遣使送来书信!”
这道急促的禀报声打断了郑均等四人的论道。
郑均从这种论道的状态中退了出来,已然收获颇丰。
毕竟三个名师给自己一个人指导,而且指导的是他们自己的自身经历,这自然是让郑均受益匪浅,对凝聚元丹的理解加深了不少。
唯一的问题是自己现在理论知识十足,但没有实践经验。
所以,郑均现在更想要实践一些。
“呼~”
郑均呼出一口气,站起身来,望向那斥候的秦王书信,展开一看,略显古怪。
上面的内容让郑均一度怀疑秦王是不是傻了。
“孤闻君坐拥岚州八郡,统御山河,雄才大略,实乃当世豪杰……”
“今特遣使致书,愿与君共谋大业。若君能举岚州八郡归顺,孤必以国士待之,册封君为岚州四郡都督,仍领旧部……”
“然若君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待孤大军压境,恐悔之晚矣!”
望着秦王发来的书信,郑均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我现在坐拥八郡,你说我投降,然后可以坐拥四郡?
这是人类能写出来的书信吗?
郑均觉得秦王或许和妖魔混迹在一起,把脑子混傻了。
郑均随手将这书信一丢,深吸一口气,当即下令道:“沧刀、骁果二军,整军,三日后出征!”
“至于这三日间……”
郑均回头看了一眼三尊元丹武圣,当即道:“三位前辈,不如我们来商议一番,立新帝之事?”
“可也。”
卢正林微微一笑,当即点头。
他来这里,就是为了这个目的的。
至于要不要选个黄道吉日之类的,完全不重要。
左右一个傀儡皇帝罢了,能有什么作用?
郑均张口道:“前番日子,我令户部尚书刘大人去寻礼部幸难之人商议先帝谥号、庙号,现已定好,礼部的意思是给先帝定谥号为慜皇帝,庙号哀宗。”
“诸位以为如何?”
在国遭忧曰愍,恭仁短折曰哀。
周哀宗慜皇帝。
倒是颇为符合永昌皇帝的处境和总结。
只不过……
还不等三尊元丹武圣答复,郑均便继续道:“我觉得这个庙号、谥号不好,先帝御驾平叛,被小人所害,当尊为昭皇帝,上庙号烈宗!”
明德有功曰昭,业成无兢曰烈。
三人闻言,彼此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读出了深意。
蔡抗捋须沉吟,意味深长地看了郑均一眼:“如今我们拥立新君,更要让天下人明白,这‘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他们都明白,只有给永昌皇帝一个积极正面的庙号,才更符合他们这个小朝廷的正统性,先前的哀、慜,太不积极了。
这礼部里面有坏人呐!
要好好查查。
三人议定后,郑均目光一凝,也是继续沉声道:“既已定策,何须拖延?今日便让景王正位!”
也不拖了,赶紧草草登基,宣布正统吧!
对此,蔡抗、卢正林自然无二话,而武黎扬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想着大敌当前,也没有出声。
郑均当即下令亲卫传令,召集岚州城内所有外罡境以上的文武大臣即刻至节度使府集结,同时命魏权率黑甲铁骑封锁景王府周边街道,以防有人要趁机作乱。
景王暂居之所内,李钺正坐立不安,反复踱步。
自被郑均救回岚州后,他虽知自己可能被拥立,却始终未得准信。“亚父该不会反悔了,好叫我那两个侄儿当皇帝吧?”
李钺在居所小院之中来回踱步,内心忐忑不安至极。额头冷汗涔涔。
虽然李钺觉得自己的机会很大,但太孙李璟和春生侯李丰的存在始终如芒在背。
尤其是听闻郑均近日频繁召见户部尚书刘虎、礼部侍郎周勉等人密议,在会议厅内同三尊元丹武圣密探,更让他如坐针毡。
“莫非……亚父改了主意?”
景王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掐进掌心:“太孙是正统皇嗣,春生侯背后又有楚王支持,而我……不过是个灌顶而成的废物外罡……”
正胡思乱想间,院外突然传来密集的脚步声。
听到这个声音,李钺浑身一颤,双腿瞬间脱力,‘扑通’一声瘫坐在地。
“完了……定是来杀我灭口的!”
瞬间,李钺面如土色,脑中闪过历代宫廷政变中‘暴毙’的亲王,喉咙里挤出半声呜咽:“大都督终究选了太孙……我、我命休矣!”
房门被猛地推开,魏权大步踏入,见景王瘫软在地,先是一愣,随即抱拳道:“陛下!大都督已率文武百官至府外,请陛下即刻更衣受玺,登基大典就在今日!”
虽然这种货色有些垃圾,但魏权还是给予了李钺足够的尊重,抱拳。
至于行礼就差不多得了。
“登……登基?”
李钺茫然抬头,半晌才反应过来,狂喜与惊惧交织下竟‘哇’地哭出声来,“我……不,朕莫不是在做梦?”
魏权面无表情地命令麾下亲兵递上绣龙冕服:“请陛下速速更衣,莫误吉时。”
“好好好,朕这就穿!”
李钺欣喜若狂,当即取来冕服,甚至还不等人来侍奉他,他便胡乱的穿戴了起来。
魏权在一旁看着,沉默不语。
……
大都督府,临时敕造的高台之上。
郑均立于高阶,与卢正林、蔡抗、武黎扬三人并立。
而台下,则是岚州尚在的军中诸将及逃难至岚州的神京旧臣。
见魏权带着穿戴好冕服的李钺出现,郑均上前三步,声震全城:“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太孙年幼,春生侯孱弱,唯景王殿下乃烈宗血脉,仁厚贤明,当承大统!”
“万岁!”
文武百官齐声山呼,声浪如潮。
李钺被推上龙辇时仍在发抖,直到郑均亲手将一枚临时仿制的传国玉玺塞入他怀中,才如梦初醒般抓住郑均衣袖:“亚父!朕……朕必不负你!”
郑均微微一笑,接着道:“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邦,今以为先帝上尊号烈宗赵皇帝,景王殿下,还是请为先帝灵柩前扶柩了。”
先帝当然没有尸体存留下来了。
这只是衣冠冢,按照礼部的模式进行一比一复刻而已。
李钺闻言,颤抖着心,当即上前去,跟随着礼部的礼仪进行步骤去走。
按照皇朝规矩来说,新帝应该在先帝的灵柩前大哭特哭,以表孝道。
但奈何李钺现在是半点儿眼泪都没有,甚至差点笑出声来。
毕竟,虽然永昌皇帝乃是景王李钺生父,但对于这种级别的儿子,永昌皇帝向来是不在意的,父子俩根本没什么感情。
李钺,根本哭不出来。
所以,群臣只能看着李钺如同小丑一般在灵柩上干嚎,半天也见下雨。
这种模样,当即让底下的岚州群臣有些忍俊不禁。
独孤愿、于慎等臣更是愤懑不平,不知道为什么大都督不自己当皇帝,反而拥立这么个货色。
然而,这副怯懦模样落在某些人眼中,却显得格外刺眼。
太孙李璟站在群臣前列,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掐入掌心。他死死盯着高台上的景王,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皇叔这般轻佻怯懦,如何能担得起大周江山?!”
李璟心中怒吼,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他自幼被立为太孙,受的是储君教育,自认比景王更有资格继承大统。
可如今,郑均却选了这样一个废物登基,而自己竟只能站在台下,眼睁睁看着皇位旁落!
“郑均……你今日选他,来日必会后悔!”
李璟心中恨意翻涌,但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只能低下头,掩饰自己赤红的双目。
而除了郑均以外,卢正林、蔡抗以及武黎扬都成了李璟记恨的目标。
若是有朝一日,他重新掌权,成就曾祖父那样的伟业,定要将这四人抽筋剥皮!
另一边,春生侯李丰站在角落里,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眼角甚至渗出一点泪花。
他年纪尚小,对朝堂争斗毫无兴趣,只觉得这冗长的仪式无聊至极。
而高台之上,郑均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将李璟的愤恨和李丰的漠然尽收眼底,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心中已有计较。
“太孙不甘,日后必生事端,需得派人盯紧。”
“春生侯无知无觉,倒是省心,正好送去楚州,卖楚王一个人情。”
他收回目光,转身向景王躬身行礼,高声道:“臣郑均,恭贺陛下登基!愿陛下承天受命,中兴大周!”
“至此,年号‘景隆’,是为我大周景隆皇帝!”
文武百官齐声附和,山呼万岁。
一旁的三尊元丹武圣也和郑均一样,象征性的拱手见礼,并没有把这位‘皇帝’当回事儿。
景隆皇帝李钺身着临时赶制的龙袍,站在高台上正欲发表登基后的第一道诏令,忽见户部尚书刘虎快步上前,躬身递上一份奏折。
李钺展开一看,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但很快被谄媚的笑容取代。
奏折所列封赏之重,远超他预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刘虎高声道:“陛下初登大宝,当以厚赏定人心!郑大都督诛逆贼、护社稷,武、卢、蔡三位元丹武圣匡扶正统,皆应加殊荣以彰其功!”
台下文武百官屏息,目光聚焦于郑均。
只见郑均神色淡然,似早已知晓此事。
而武黎扬抚须冷笑,卢正林与蔡抗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玩味。
而看了这个奏疏之后,景隆皇帝也毫不犹豫,当即扬声道:“朕膺昊天之眷命,承祖宗之洪业,统御万方,抚绥兆庶。今海内初定,社稷攸宁,赖诸卿戮力同心,共襄大业。兹特颁恩诏,以彰殊勋,以酬忠勇,以固邦本!”
“岚州节度使郑均,秉性刚毅,谋略深远,战功赫赫,威震华夷。今封为汉王,加九锡,授中枢右丞相,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岚州、关中、直隶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彰其功,以显其荣。”
“肃州节度使武黎扬,勇冠三军,忠贞不贰,扫荡边陲,安定疆宇。今封为肃王,加九锡,授骠骑将军,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肃州、漠北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酬其劳,以励其志。”
“宣州节度使卢正林,智略超群,德才兼备,抚民安境,功在社稷。今封为安王,加九锡,授中枢左丞相,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宣州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表其能,以固其位。”
“博州节度使蔡抗,忠勤体国,谋猷深远,镇守要冲,功业昭著。今封为宁王,加九锡,授车骑将军,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博州、今州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彰其绩,以慰其心!”
一瞬间,在场四人尽数封王!
只不过……
卢正林看了一眼郑均,并不明白郑均为自己谋求的汉王是什么意思。
这岚州之地,从来没有汉国啊。
武黎扬的肃王、蔡抗的宁王和自己的安王,都是有历史依据的,所在各州皆有此等王爵曾经割据。
但郑均这个汉王,有点没想明白。
不过无所谓了,名号而已。
并不在意。
“臣谢陛下皇恩。”
郑均当即浅笑吟吟的开口,接着便站在了景隆帝身旁,张口笑道:“既如此,今日合该全军……”
话音未落,那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骥突然冲出,厉喝:“此乃僭越!四王并立,国将不国!”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就连太孙李璟都震惊的看向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骥,心中叹息不已。
你为什么要出来送人头?
王骥话音未落,整个高台骤然陷入死寂。
这位三朝老臣须发皆张,手中象牙笏板直指郑均,官袍补子上的獬豸兽纹在风中剧烈抖动,仿佛下一刻就要扑出撕咬。
“王御史!”
景隆帝李钺吓得从龙椅上滑落半截,慌忙抓住扶手才没瘫软在地,声音带着哭腔:“今日是朕登基大典,你这是作甚?”
你!要!干!什!么!
之前你天天来找朕密谋,现在你搞这一手,亚父不会怀疑是我要陷害他吧?!
“陛下!”
王骥重重叩首,额头在青石板上撞出血痕:“老臣受太祖皇帝知遇之恩,今日宁可血溅丹墀,也要诛此欺君罔上之贼!”
看着这御史,郑均也不想在今日斩了他,耽误了好日子,便道:如今天子年幼,天下之事只不过是我等群贤暂未摄政,王御史误会我们了。”
景隆帝虽然已经三十五岁,但郑均说他年幼就年幼!
“天下之事在天子,在诸位大臣!而你,只不过是……”
郑均听到这里,眼中寒芒骤现,周身青金真元如狂涛翻涌,未待王骥再吐半字,右掌凌空一压,真元凝作万千锋刃,裹挟着撕裂虚空之势倾泻而下!
去你妈的。
你以为你是袁绍,我是董卓?
闹麻了!
“轰!”
郑均真元如山,浩瀚而来!
王骥骇然暴退,却见那青金光华竟如影随形,瞬息穿透其护体罡气。
一声闷响过后,王骥身躯僵直,眉心浮现一道血线,继而周身经脉寸寸崩裂!
堂堂通窍二境的武者,竟被郑均隔空一击震碎元神,当场道消身殒!
甚至,只是死了神魂元神,肉身竟只有眉心的一条血线。
看到郑均出手之后,那三尊元丹武圣同时眼神一眯。
虽然郑均并没有全力出手,但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等手段足以证明郑均的实力了。
毕竟镇杀通窍并不算难事,但在让对方肉身不溃的情况下镇杀,还是比较困难。
看来这位郑岚州,颇有手段。
武黎扬在心中想着。
而郑均现在的心情自然是不太好,他懒得看那些神京旧臣,大手一挥,接着道:“秦逆来袭,已达新驿城下,三日之后全军出征,陛下当为将士祈福,御驾亲征!”
“陛下,接下来还有一些受封名单,譬如封平州刘氏老祖刘谙为荆王、陇州赵氏老祖赵炜为庆王、胶东秦存海为莱王、蜀中张本功为巴王、云州辽东总兵王成栋为辽王!”
郑均深吸一口气。
除了他们三个之外,其他的各地元丹老祖也要封王。
郑均甚至要把秦存海和张本功都封王。
有枣没枣,打两杆。
李氏宗王很多?
那大家都别玩了,人人都是王!
至于王号为什么都有些抽象……没办法,好王号都被神武皇帝封完了。
总不能封大伙当郡王吧?太寒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