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看到她

    林四只是侧目的功夫,一眼便在人群中看到了她。

    没有前呼后拥的官吏,也没有一眼惊艳的衣裙,她的腰间甚至没有佩刀。

    只是一身粗布短衫,发髻梳得整齐。

    她手中拿着名册,一边核对新兵信息,一边安排各项事宜,声音清脆坚定:“这边来,蓝标的在这里。”

    “这位大人,我们跟着哪一队走?”

    红玉停下脚步,微微侧头:“那边,第六排,青色铠甲的那名百夫长。”

    “多谢,多谢。”

    “都是应该的,以后都是兄弟。”

    “不敢当,不敢当。”

    “红玉姐,你看一个这人的牌子,好像不对。”

    “来了。”

    林四瞬间移开目光,她那天灵动到诡异的刀法还在他眼前,她顺势摸上来的手,拿的不是名册,勾的是他的衣襟。

    林四隐隐躁动起来,又很快被他压了退去,再怎么样,她都一遍又一遍地让他舞刀给她看。

    何况,她已成婚。

    百山城有她的夫君,而且他见过,正如老五所说,她和他夫君感情很好。

    “对不起,小兄弟,牌子不对,是不是年龄不够,没有选上?”

    少年倔强地不说话。

    红玉声音更温柔了几分:“小兄弟,你有这样的心,我代表我们在场的全部将士谢谢你,但你还小,再长长好不好?你看,咱们郡主在每个地方是不是开了很多学堂和成教,就是要让我们学更多的本领,长得又高又壮,再来守卫家园好不好?”

    少年不动。

    “小兄弟?”

    少年依旧不动。

    可别的地方还有人喊红玉,每个小队进入、离开都需要她签字、审核。

    可少年问什么都不说话,就站在这里,拿着牌子要进去。

    红玉又试着跟他沟通。

    高大的少年就是不走。

    “红玉姐怎么办?”

    林四走了过来:“怎么了?”

    红玉抬头,正好看到他,眼里没有一丝乍然见到的尴尬和不好意思,甚至因为对方待的地方,反应了一下,才想起他是谁:“四爷。”

    林四心咯噔一下,她——太平静了。

    ‘红玉是红楼的人,开过蒙,你这样的,她不定见过多少,绝对不会想起你’。老五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事实。

    林四看着那少年:“你怎么了?”

    高大的少年见到他,瞬间跪了下来:“你是军爷对不对,你收了我吧,我知道我年龄不够,但我想从军!军爷,你收了我吧。”

    林四扶他起来,他叫他军爷,他也没有反驳:“为什么要从军?”

    高大少年突然有些惭愧:“我……爹死得早,没有赶上好时候,家里只有我娘和三个姐姐,我做其他活计,也只是做个活计,但能从军就不一样了,从军别人家就会给我娘和三个姐姐送鸡蛋,四里八乡就会高看我娘和姐姐们一眼,姐姐们和娘都会过得好……一些,我不是说我娘和姐姐过得不好,她们过得很好,可好了,但……”

    高大的少年说不出来这种好和他从军后的好,有什么不一样,但他知道不一样的,至少娘以前那些不好的名声,就没人提了,姐姐们也不会不好做人:“军爷,你就收了我吧,我什么都能干,还有一把子力气,您就收了我吧,赵统领和许小将军都比我小就上战场了,军爷,你就收了我吧!我真的很能干!”

    林四看红玉一眼。

    红玉摇摇头,年龄不对。

    林四看眼少年再看看红玉,突然有些羞耻,他不用三姐的名义,过来参军,从基层做起。甚至没告诉他们任何人,自己进的哪一军。

    想不到,第一件事就是仗着三姐的身份,滥用权利:“他,我收了。”

    说着掏出一个印信,他也有三个姐姐,他知道少年想给家里四位女子带去什么‘尊重’。

    而在百山从军是荣耀的事。

    哪怕真的战死沙场,这都是少年想带给家里女眷的东西。

    “多谢军爷,多谢军爷!多谢军爷!”

    红玉拿过来看了一眼,便看到了他手里红色的标牌。

    林四尴尬地收一下标牌,但又觉得对方都看到了,藏也没用。确实,他不是什么军爷,也是新兵。

    红玉将林家印信还给他,看向他的标牌,红色,代表一线,只要出征必然有其在列的红牌:“我能看看四爷的牌子吗?大家都去忙吧,这里没事了。”

    林四递出去。

    红玉看了一眼。新兵,不是千夫长,甚至不是百夫长,只是新兵代表的红牌,可这样的低调,带个‘新人’就算不得低调了。

    红玉调侃地看四爷一眼。

    林四更尴尬了。

    红玉笑笑,她相信,他很快会让身边的人看到,他有带弟弟进军营的实力:“一路顺风。”

    “……嗯。”林四莫名移开目光。

    “红姐,红姐!”

    “来了。我还有事,先去忙了,四爷,保重。”

    林四才状似自然地转回头,再看过去时,她已经走了。

    旁边高大的少年看向军爷,怯生生的:“军爷……”

    “走吧,去那边等着。”他们……应该不会再见了。

    ……

    大炎国内战蔓延开来,战争的走向充满了变数。

    大周朝廷内,处死二皇子,巩固了帝权的众臣,犹如一头蛰伏已久的猛虎,敏锐地嗅到了机会。

    朝会上。

    朝臣出列:“禀皇上,大炎内乱,边境动荡,百山必然人心惶惶,此乃天赐良机。”

    “是啊,皇上,百山郡乃我南地边境门户,云丰郡物产丰饶,不能任由外人掌控,趁此机会,若能夺回,拿下丐溪楼的火器,我大周国力必将更进一步。”

    兵部尚书挺身而出:“陛下,臣以为,当速派精锐之师,直取百山郡。出其不意,百山郡如今正处腹背受敌之际,必不敢再托大。”

    “皇上,郡主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皇上切不可犹豫啊。”

    “皇上,百山郡主不服诏令,拿下树海岛却不上奏,私自对南石郡兴兵还不算,又致使云丰郡落入其手,皇上切不可包庇啊!”

    兵部尚书直接跪下:“皇上,此乃天赐良机,臣等恳请皇上出兵!”

    群臣跪:“臣等恳请皇上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