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药神》下画+电影杀青
12月初,上映了两个月的《我不是药神》以58.12亿rb的超高票房在国内顺利下画,将华语电影正式推向50亿时代!
以至于在《触不可及》剧组的这段日子,总是有工作人员不断恭喜许戈,再次创造中国电影票房神话。
说实话,这电影原本还有继续冲击60亿票房的机会,毕竟除去正常上映的一个月,广电还给这电影安排了延期密钥。
而且并不是以往传统的一个月时间,而是足足50天时间。
如今这电影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就拿下了58.12亿票房,剩下大半个月时间,哪怕慢慢磨也能磨到60亿票房。
但许戈考虑到这电影拿下58亿票房,已经足够惊人了。
完全没必要过多追求那一两亿票房,表现出一副吃相难看的样子。
再加上要给接下来的贺岁档让路,也就和中影商量安排这电影下画了。
不过就算如此,以这电影身上的荣誉也已经足够载入中国影史,乃至世界影史了。
毕竟这世界上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能够推动社会改革的。
国内能和这电影相提并论的,可能也就是年初甄子弹主演的那部《叶问3》了。
只不过《我不是药神》带来的是正面积极影响,而《叶问3》却是消极负面影响,把大银幕电影偷票房、幽灵场、票房注水一事摆在了明面上,惹得舆论哗然。
惹得官方不得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下放影片审查等行政审批项目,来对电影界乱象加以规范。
除了这事之外,其实华娱圈这段时间也挺热闹的,各种事情不断。
就比如之前《我不是潘金莲》撤档,冯晓纲炮轰万达王老板之事。
这事儿的起因很简单,说白了也就是电影排片惹的祸。
这也不是电影圈,第一次因为电影排片闹出这种妖蛾子了。
早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知名制片人方励就在网上直播,当着全国人民的面下跪恳请增加电影《百鸟嘲讽》排片。
看着很可怜,但其实这位制片人是原时空韩寒和知名导演李玉能在电影圈成功崛起的最大推手之一。
而且他这样的做法,还有一些道德绑架和炒作的嫌疑在其中。
别人院线投资那么多人力物力,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赚钱吗?
所以院线排片高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大众喜欢看的商业片。
像文艺片这种票房潜力不大的电影,如果没有知名演员做支撑,真的很少有影院愿意给高排片。
毕竟院线只有先把自己救活,才有机会来追求梦想,不是吗?
当然了,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文艺片市场观众的流逝。
如果大众都喜欢看文艺片,院线怎么可能不给文艺片高排片?估计他们还巴不得给高排片,大家一起赚钱呢!
但在如今文艺片逐渐凋零的大背景下,方励却用舆论裹挟着他们不得不做出取舍,增加《百鸟朝凤》排片。
这不是道德绑架,是什么?
不过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想要《百鸟朝凤》这样优异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所熟知。
毕竟他又不是《百鸟朝凤》的投资人,又或是制片人,和这电影压根就没关系,哪怕电影最后赔钱,也陪不到他身上。
但其行为真的未必妥当,而且还和《百鸟朝凤》导演吴天明的做法背道相驰,就像电影当中那句话一样: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艺术这东西,很多时候就是曲高和寡,如果遇到知音,那是最好的情况,但如果没有,那就算了,不必强求什么。
估计吴天明导演在世,也不会赞同别人去为自己下跪。
也就是因为方励求排片成功,让一部千万投资的文艺电影,拿下了接近过亿票房,让冯晓刚看到了可乘之机。
便在《我不是潘金莲》,万达院线片片不到10%之际,用电影当中潘金莲的口吻,写的一封信来内涵王老板小肚鸡肠。
原因很简单,之前在万达负责院线、电影发行、影视作品的副总,被华宜给挖走担任Ceo去了。
冯晓纲认为就是该原因,所以才导致万达针对华宜电影,不给排片的。
王大老板不好和冯晓刚一般见识,但王大少可是冲浪高手,自然不会看着自己老爹受辱,直接微博开怼。
称不是万达不给排片,实在是《我不是潘金莲》根本就卖不动。
还说冯晓刚从业这么多年来,有拍过几部像样的电影吗?
直接就把冯晓刚怼得哑口无言,搞得下不来台,只能沉默。
万达也是实力派,把《我不是潘金莲》的票价直接顶到150块,不仅如此,还限定只能在vip影院放映。
这一招堪称釜底抽薪,搞得好不容易躲过《我不是药神》的《我不是潘金莲》,最终票房也没好到哪里去。
总投资1亿+,总票房接近4亿。
按道理说,这样《我不是潘金莲》的投资方并不会亏本,而且还能小赚一笔。
但问题就是,冯晓刚在这电影上映之前,玩了一手出走华宜的戏码,创立了美拉传媒,最终被华宜用10亿天价给收购了。
唯一的要求就是美拉传媒2016年的利润不能低于1亿rb,往后四年逐年增长15%,不然不足的地方,就要冯晓刚出钱补上。
而今年上半年,美拉传媒的净利润大概在3000万rb左右,也就是说还有接近7000万上下的窟窿需要补上。
《我不是潘金莲》作为美拉传媒今年的最后一部电影,责任重大,堪称冯晓刚手中的最后一张底牌。
而这电影的投资构架当中,美拉传媒仅仅占比10%,也就是说这电影至少要拿下16亿票房才能补上窟窿。
本来这电影国庆档上映挺好的,但谁叫许戈的新电影《我不是药神》太强。
最终《我不是潘金莲》只能延期,搬到了11月这个电影上映淡季。
为了完成任务,冯晓钢也只能发挥自己的开炮能力,企图通过炒作为电影带去关注度,从而拉高票房。
岂料最终却踢上了铁板,搞得他不仅在大众面前丢了脸面,最终任务也没完成,算是赔大了。
但其实说实话,就算没有《我不是药神》和万达,这电影最终票房也高不到哪去。
单从《我不是潘金莲》这电影名字来看,就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哪怕历史当中的潘金莲并没有那么坏,反而是正面人物,但经过《水浒传》的熏陶,最终还是变成了人尽皆知的反面人物。
再加上之前《苹果》《老炮儿》的影响,总会让人觉得冯晓刚要拍不正经的东西。
事实上,这电影确实不正经。
不仅电影当中随处可见有别于传统电影的圆形视觉展现,还是其电影所要展现的内容,都非常不正经。
而且和潘金莲压根就没啥太大关系,让人感觉像标题党一样。
更为关键的是,这电影的主旨思想,也有别于当下的社会主流思想,不仅故意打擦边球不说,还刻意美化女主。
将原著当中明明是法盲,故意无理取闹的女主,刻画成了无辜可怜的白莲花,来强行煽情烘托悲悯感。
原著小说本来就因为逻辑不够严谨,而广受大众吐槽,无比荒诞。
而冯晓刚如今拍电影还不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导致作品漏洞横生,还不是他拿手的黑色幽默,其票房能高就怪了。
所以这电影哪怕采用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模式,闹得人尽皆知,而且还有无数大咖为电影迎公开站台。
最终也没能扭转这电影的口碑,被大众批得一无是处,豆瓣评分刚刚及格。
通过这电影拿下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A类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范彬彬,哪怕证明了自己的演技,也跌了个跟头,口碑受损。
也就是因为她血厚,有《来自星星的你》《回家的诱惑》《开心家族》等多部口碑绝佳的影视作品撑着。
不然从前年的《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开始,到如今的《我不是潘金莲》,她早就被打上了“烂片女王”的名头。
不过以她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哪怕此时还不是“烂片女王”,往后也免不了带上这个头衔。
只可惜谨行娱乐花了10多年功夫,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为她打造出来的精品口碑,往后可能会越来越不值钱了。
如果范彬彬是那种小富即安的性格,哪怕她从谨行娱乐独立出去开了个人工作室,但因为工作室有谨行娱乐的股份,依旧是谨行派系成员,有相应的扶持。
但问题就是,她是那种想把自己个人工作室变成大型娱乐公司的事业女强人,不甘心只和谨行娱乐合作,想要扩宽自己的圈子,结交更多的人脉。
而她的个人工作室底蕴又不够深厚,很多时候都需要亲自上阵,最终也只能有苦难言,身不由己的出演一系列烂片。
至于说她心中后不后悔?
估计二者皆有,既羡慕胡静、邓潮等没离开谨行娱乐的老牌演员,能够依旧稳定的产出高质量产品,收获大众喜爱,甚至国际知名度比她还高。
又为自己成立个人工作室的自由,以及赚取的大量钱财,成为资本感到高兴。
不过她的这份高兴估计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因为之前官方公布了针对娱乐圈的天价片酬乱象,对很多电视剧和演员提出了批评,尤为点名某个加拿大友人。
首次提出演员的片酬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内房价的增长速度。
认为演员竟然拿这么多高的片酬,就要相应的承担相应责任。
惹得国内对那些小鲜肉、粗制滥造电视剧早就不满的观众无不拍手叫好。
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出台相关政策,来限制演员片酬了。
许戈不担心范彬彬会为此赚不到钱,毕竟她目前还是圈内最顶级演员之一,身上的吸金能力在一众女星当中堪称独一无二。
而是担心她会走向原时空的老路,因为经济和税收问题落得个全网封杀的下场,也就打电话和她提了一嘴这事。
至于说她最后究竟会不会听,那就不是许戈该考虑的事了,他能打电话提醒,就已经足够仁至义尽了………
没过多纠结这些,许戈也就投入到了《触不可及》最后一场戏的拍摄工作当中,打算早点开始准备演唱会事宜。
某海边餐厅。
孙红雷笑着看向面前坐在轮椅上,正在打量着窗外海景的许戈,探近头说道:
“志安,我就不留下来吃午餐了!”
许戈面带笑容的回过神来,眼神带着些许疑惑,还以为孙红雷是在和自己开玩笑,也就笑着问道:“为什么?”
“他不会让你独自用餐的,只是,你等会儿有一个小约会。”
孙红雷认真的话语让许戈有些不解,眉头皱成一团:“什么约会?什么意思?”
但孙红雷却并没有过多解释,反而站起身来开始安慰起了隐隐约约有些不安的许戈。
“别担心,没事的!”
“可这……”
“不过这次你可逃不了了!”
言罢,孙红雷拍了拍许戈的肩膀,本想就此离去,但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折返回来,俯身从口袋里掏出了之前顺走的彩蛋。
“哦,对了,我找了很久,总算让我找到了,这下算是物归原主了,等下替我和她打一声招呼。”
紧接着孙红雷不做停留走出了餐厅,哪怕许戈如何呼喊他的姓名。
这让许戈不由升起了一股躁动情绪,仿佛在为未知的事物感到不安,其呼吸的力度也开始增强。
也就在这时,身穿一身黑色风衣的曾梨出现在许戈身边,热情地笑着打招呼:
“你好啊,许志安!”
在那一刻,许戈脸上的表情精彩极了,是微微的楞神,对此感到不敢置信,是欢喜从容,为喜欢的人突然到来心生激动。
也是对孙红雷的感激,明白了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两人隔窗相望,相笑无言,两颗原本躁动不安,不知前路如何,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心,在这一刻完成了双向救赎。
最终镜头在孙红雷走向人海而结束,《触不可及》就此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