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成名的姚倍娜+《夏洛特烦恼》

今年贺岁档电影市场百花齐放的景象,虽说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被称之为“遇冷”,但却是国内电影公司梦寐以求的局面。

因为“遇冷”,总好过市场全被谨行娱乐一家公司给占领了强。

没办法,实在是之前谨行娱乐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太大了。

像是2013年的暑期档,就是《环太平洋》一家独大的局面。

还有去年的贺岁档,《惊天魔道团》《泰囧》《西游降魔篇》三部电影大爆10亿+。

不仅确立了谨行娱乐的业内龙头地位,更奠定了谨行娱乐作品在各大电影档期的绝对霸主地位。

其他电影公司别说是赚钱了,就是跟在谨行娱乐后面喝口汤都难。

就这样的劣势局面,那些电影公司怎么可能会喜欢,怎么可能会向往?

但今年贺岁档的局面就不一样了。

大家百花齐放,虽说互有胜负,但却能赚到更多的钱,更让他们看到了谨行娱乐并非是不可战胜。

就这样一片大好的局面,那些电影公司怎么可能不喜欢?

甚至不少电影公司都在暗戳戳地搞事,希望能够一直保持如今这个局面。

称百花齐放才是中国电影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把矛头直指谨行娱乐。

弄得好像谨行娱乐就是喜欢一家独大的局面,从而囊括整个电影市场,让其他电影公司跟在屁股后面吃灰的大魔王一样。

不过这也恰恰说明了,那些电影公司对于谨行娱乐的恐惧。

但说实话,许戈从没想过一家独大,形成垄断局面。

反而挺喜欢像今年这样百花齐放,相互竞争的电影格局。

毕竟一家独大,做成垄断事业的民营公司基本都没啥好下场。

想想原时空当中的阿里、企鹅、美团等公司就知道了,就因为垄断之事,不知道被国家罚了多少钱。

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把盘子做大,才能够从其中赚得更多。

就更别说,许戈也需要一些外界对手来刺激谨行娱乐了。

只有这样才会让公司高层不断成长,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等死,从而变得腐朽不堪,跟不上时代步伐。

但问题就是,他许戈是这样想的,但外界不是这样想的呀!

而且那些电影公司实在是太菜了,也就造成了如今谨行娱乐一家独大的局面。

现在他们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反而怪路不平,怪对手太强大了,对谨行娱乐指手画脚,进行抹黑。

这让许戈如何能忍,就更不用说许戈也不是什么脾气好的人,所以自然不会惯着他们,也就出手对他们进行了小惩大戒。

至于说为什么不把他们一棍子打死,自然是为谨行娱乐的公司名声考虑,以免给外界留下霸道的形象。

况且再说了,就算是没有谨行娱乐出手,也会有很多想抱谨行娱乐大腿的电影公司对他们发起进攻的。

所以谨行娱乐完全没有当这个出头鸟的必要,稳坐钓鱼台就是。

反正他们的下场不会太好过,要么伤筋动骨,要么破产重组。

也算是给了那些蠢蠢欲动的电影公司一个警告,谨行娱乐不是谁都能得罪的。

没有过多关注这些小插曲,新年过后,许戈也就开始营业了。

当然了,他本来是准备休息个把星期的,毕竟去年他就没咋好好休息过。

但没办法,谁叫那个家里有没有他的半年位置了呢?

不是在被嫌弃,就是在被嫌弃的路上,就连许父都叛变了,许戈也就只能被迫出来工作了。

说实话事还不少,光是去年堆积的那些就足够许戈忙活一阵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去年谨行娱乐本土票房累积破120亿的事情。

这放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都是一个无比夸张的数字。

以前可能还有民众对于谨行娱乐被称为亚洲第一娱乐公司存在疑问。

但现在谨行娱乐光是电影收入就高达120亿rmb,相当于2500亿日元\/2.4万亿韩元,也就没啥质疑的地方了。

无他,实在是这个数字太夸张了!

毕竟2013年中国全年票房总和,也不过250亿rmb罢了,位于世界第二,谨行娱乐相当于贡献了其中一半。

日本虽说位于世界第三,但其电影业总收入也不过才1942亿日元罢了,而且其中有700多亿都是海外票房。

也就是说,去年他们日本本土总票房不过1100多亿日元而已。

谨行娱乐一年产生的票房,就差不多等于他们日本本土电影票房总和的两倍。

韩国同样如此,去年电影业的总票房仅仅1.5万亿韩元,本土票房就更低了,谨行娱乐相当于是他们的两倍还要多。

就更不用说这120亿rmb,还仅仅只是谨行娱乐在中国本土的票房成绩了。

如果加上海外票房,这个数字就已经快达到250亿rmb。

没办法,实在是那部《环太平洋》的全球总票房太惊人了。

足足拿下了18.86亿美元的绝佳成绩,相当于130亿rmb,位于影史第三。

可以说仅这一部电影产生的票房,就比日本\/韩国的总票房还高。

说是富可敌国可能有些夸张,但绝对算上是富可敌一行业。

这如何能让人不震惊?又怎么敢质疑谨行娱乐的地位呢?

除了这事之外,就是对于去年刚刚爆火的那些新人演员的安排了。

就比如《匆匆那年》当中的金橙,《青春派》当中的谭松韵等人。

谨行娱乐目前正在考虑,是让她们继续在电影业耕耘,还是让她们影视双面发展。

这两条路各有各的好处,前者可能短期积累名气会慢一点,但后期上限更高,也更好向实力派演员转型。

后者短期名气增加会快一点,但后期可能转型会更难一些。

就更别说这两者之间还存在鄙视链了,演电影的看不上演电视剧的。

但其实说实话,过去这种现象可能会严重也更普遍一些。

而现在随着时间发展,也就不存在什么鄙视不鄙视的问题了。

尤其是越往后走,演电视剧的电影演员也就更多了。

像是周迅、范彬彬这么大电影咖,甚至现在就开始演电视剧了。

前者去年就接了一部《红高粱》,后者现在正忙活她的那部《武媚娘传奇》。

还有后世的国际章也是如此,不就“下海”演了一部《上阳赋》吗?

这其中固然有年龄的问题,导致她们手上没有太好的资源,然后她们本身也不愿意出演妈妈、婆婆等角色。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演电视剧真的要比她们演电影更赚钱。

就比如国际章后世的电影片酬,最多可能也就2000万rmb,出演一些文艺电影,甚至可能会更低。

但她出演电视剧《上阳赋》,可是拿下了8000多万rmb,相当于她要演四部电影才能赚这么多钱。

这么多钱一砸,也不怪张紫衣最终会选择下海演电视剧了。

不过具体让金橙、谭松韵等人走哪条路,还需要和她们商量一下。

最后也就是姚倍娜去年发行英文ep一事。

虽说没有许戈以往专辑的声势浩荡,但在欧美乐坛闹出的动静也不小。

毕竟她这张ep当中的三首歌,可都是许戈亲自操刀写的。

当初华纳音乐在推出这张姚倍娜同名ep的时候,就是打着许戈原创的名头,从而吸引了一部分许戈粉丝的关注。

而ep当中的那三首歌《Let me down slowly》《this is what you Came for》《monsters》也没有辜负许戈粉丝的期望。

虽说不如许戈以往歌曲之经典,但也绝对是难得一遇的精品佳作,所以这三首歌在公告牌上的成绩都还不错。

排名最高的是《this is what you Came for》,巅峰时期曾拿下过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季军的好成绩。

并在公告牌百强单曲榜上,停留时间超过30周,将近小半年时间。

歌曲当中那段抓耳的哼唱还在推特、脸书等网站上掀起过一股模仿热潮,得到过霉霉、艾薇儿、碧昂丝等人的点赞。

排名最低的是《Let me down slowly》,但也杀上了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前20,位于第16名,是很多欧美歌手都难以触及的梦。

就更不用说这首歌在流媒体上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说是火编欧美可能有些夸张,但也登上过多个国家的音乐排行榜。

至于说那首《monsters》,在公告牌百强单曲榜上的排名虽然说没有《this is what you Came for》高,只拿下了第五名。

但影响力和传播范围,绝对比ep当中的另外两首歌广泛。

不仅仅是在欧美乐坛非常火爆,就是在亚洲地区也是极为红火,曾经还一度杀上的日本公信榜前10。

让姚倍娜成为了继许戈以后,第二个在日本公信榜上取得如此佳绩的中国歌手。

也就是为此,姚倍娜这张ep的全球销量非常出色。

光是北美一地就拿下了差不多160万+。

别看这个数字好像很少,但要知道去年北美地区销量最高的专辑也不过390万+,排名第二的阿姆新专辑销量也才250万+。

姚倍娜这张ep拿下160万+,已经足以排进北美专辑销量排行榜前10了。

就更别说还有亚洲、欧洲等地区了,其全球总销量就达到了惊人的500万+,位于世界排行榜前10。

排在她面前的基本上都是欧美乐坛的大咖,就比如阿姆,贾老板。

姚倍娜也就凭借这张ep一战成名,不说彻底扭转了她在欧美地区的名声,但至少也是扭转了大部分。

之前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她当年靠着《Let it go》拿下格莱美【最佳新人奖】,是带有一部分运气的缘故。

但现在这张ep的成绩一出,算是直接打破了这份质疑,让姚倍娜从运气选手,一跃变成了实力派选手。

这也是为什么姚倍娜能入围今年格莱美四大奖项的缘故。

虽说最后什么奖项都没有拿到,但对于她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份重要资历。

至少在国内,乃至整个亚洲,除了许戈之外,就没有人能比得过她了。

就算是王非,那鹰,张小妹这些老牌华语歌手,最多也就在她面前卖弄一下资历,比人气是远远不如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王非、那鹰等人在乐坛地位已没有姚倍娜高了。

没办法,谁叫姚倍娜头上多了“国际”这两个字眼呢?

就像是当初的国际章一样,那就是要比国内女演员要高上那么一筹。

甚至完全可以说,这世界上能比得上姚倍娜的歌手也不多了,现在的她至少已经打败了90%的歌手。

算是为她冲击欧美乐坛,走上国际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后续发展能够跟得上来的话,未尝不能成为国际一线歌手。

许戈现在就打算在自己隐退之前,将她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之一,补全中国歌手在世界乐坛没啥知名歌手的缺口。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许戈也想多往外推出几名中国歌手,也不妄他在世界乐坛,混这么长时间了。

等把去年堆积的事情处理完,许戈也就开始着手处理起来今年的工作。

像是公司旗下大部分演员的工作早已决定,许戈也就不用过得操心。

他要处理的就是一些公司高层人员决定不了的事情。

就比如一些投资比较大的项目和一些公司高层里面拿不准的事。

最重要的就是之前他提到过的《夏洛特烦恼》影视化问题。

只不过让许戈没想到的是,他没去找开心麻花商量这事儿,开心麻花团队就找上门来和他讨论这事儿了。

一问原因,许戈才知道,原来他们是看电影市场不断蓬勃发展,不想继续局限于话剧舞台了,想来电影市场分一杯羹。

不过这也正合许戈之心意,也就和他们谈了一下《夏洛特烦恼》相关事宜,然后许戈也就成功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原来他们本想把夏洛的模仿模板设置成周杰仑的,但考虑到用许戈可能会更有喜剧效果,也能给他们这部电影兜底,让票房不至于那么难看,所以就组团上门来找许戈商量这事儿。

许戈考虑到这电影质量不错,再加上他也挺喜欢看开心麻花的话剧。

所以也没多想,直接就同意了这事儿,并且还想给他们这部电影抬一下咖位。

毕竟原时空当中,《夏洛特烦恼》请的一些明星都是山寨版的,看起来有些尴尬。

就比如那鹰,周杰伦,就都是随便找得一些比较相似的群众演员。

当然啦,也不排除那个时候开心麻花并没有足够的预算,请不起这么多大咖。

但现在他们被靠谨行娱乐,也就没有这个麻烦了。

许戈直接当着他们的面,展现了一波什么叫做人脉。

直接把刘焕、王非、那鹰等人全请来了,甚至还把老赵也拉来客串了,就演电影当中那个记忆力不好的老大爷。

除此之外,许戈大手一挥还给他们批了6000万的预算,不够再加,算是把这部电影的牌面给拉满了。

搞得沈腾,马丽等人晕乎乎的,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许戈办公室的。

没办法,他们来之前就是想询问一下许戈的看法,哪里会知道许戈这么大气,直接给他们拉开了航空母舰,能不晕吗?

以至于回到开心麻花聚点的沈腾还以为自己在做梦,直到让马丽掐了他一下才算清醒过来,然后发出饿狼咆哮:

“我要红了?!!”

马丽等人也没好到哪里去,甚至比沈腾还要激动,在后台又蹦又跳。

因为他们知道从今天开始,他们的人生就要彻底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