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去看看就知道了
祝邵元的办事效率很高,第二日一早工匠队就来了,来了有三十几个人,运来的木材也是加工好的,是上好的柏木,质地坚硬有芳香气味,能防腐、防虫,耐久性好。
瓦片也是上好的红色琉璃瓦。
打地基用了不到半天,接下来的阁楼搭建不到两天时间,就已经基本完成。
第三天收尾的同时,各种家具,床铺和一些生活用品也源源不断的送来。
一早还来了个五十多岁的婆子,带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鬟,和两个小厮,将阁楼里里外外全部打扫了一遍。
二楼的房间整个地面都铺上了地毯,床和桌椅都是上好黄花梨,铺着锦缎丝绸被褥,房间虽然不大但装饰的十分雅致。
外间的生活区有榻和躺椅, 还有棋盘和摆满精美瓷器摆件的博古架,墙上挂了好些画,都是祝邵元送给蔺泽兰的名家画作。
连茶具也是选的蔺泽兰喜欢的青瓷,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都一一备齐了。
二楼还有个小阳台,正好对着瀑布那边,午间坐着喝茶最合适。
工匠队是带着三天必须完工的任务的,火急火燎的忙碌了几日,也引起了村里不少人的注意,不少村民前来偷看,亲眼看着短短两三天一座二层阁楼拔地而起,都惊叹不已。
村民以为是魏家建的,好奇他们这么着急建个阁楼做什么,程霜也没瞒着,有人问就直说是知府家大公子的朋友生病了请她看病,为了方便所以在这山下建了座阁楼,打算借住几个月。
村民得知是这么回事也就散了,知府大人在他们心里,那就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三天建好一座阁楼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程里正还嘱咐程霜有什么需要就跟他说,不要怠慢了知府大人家的客人。
阁楼建好的第二日,祝家兄弟俩就亲自将人送来了,阵仗挺大,还带着一队护卫。
村民们没敢围观,只敢在马车过去后好奇议论车上到底是什么人。
蔺泽兰还需要卧床休养,将人在二楼安置好后,祝邵元想找程霜和魏青琅坐坐,嘱咐一些事情,被程里正告知人不在家。
他便遣人去赵家请了赵修文过来,三人到亭子里喝茶闲聊等候程霜和魏青琅回来。
祝咏思邀请赵修文明日去府上做客,说要谢他上次帮他,这事刚说完,程才俊和程万鹏也不亲自来了。
先是一番关心,询问祝家兄弟遇刺的事,表示会好好照应阁楼里养病的人,程万鹏还说可以拨两个下人过来照顾。
祝邵元听得眉头直皱,“不必了,他需要静养,除了程娘子看诊外,闲杂人等还是不要登门打扰的好。”
两人一愣,觉得一向温和的祝大公子,似乎对他们说要照应楼里人的话有些不高兴。
想到这几日城中关于祝邵元的传言,两人噤声。
气氛一时尴尬,祝咏思适时转移话题,向程万鹏打听起了那对白瓷龙凤瓶的来历的,说省城贺家很感兴趣,想要知道是出自谁人之手。
。
程霜和魏青琅进城是去买鸡鸭的,山上的家禽养殖区已经弄好了,家里鸡鸭加起来只有五十多只,显然是不够。
两人赶早去了一趟城里的牲畜集市,在集市摊子上各买了五十个只小鸡崽和小鸭崽,然后又寻了个没人的地方,从商城里鸡鸭各买了五百只。
其中在产蛋期的鸭子两百只,母鸡一百只,其它都是小崽子。
又想着养殖区山脚下还挖了个两分地的人工水池,有充足的条件,便又买了一百只鹅崽。
买完后租了辆驴车,顺便在租车行雇了个人将这些鸡鸭鹅先送回村子里。
之后又去了墨香书坊看话本卖的如何,才过去几天,印刷出来的数量也不多,不过书坊已经将《戏梦》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看来是销量不错的。
再过几日就该发酵了。
两人在书坊里,还人无意间听几个读书人在议论一件事。
说祝家大公子会功夫,被刺客行刺那天,就是他亲手杀掉了十几个刺客。
而且身手十分的了得,杀起人来割喉削首,手起刀落。
程霜听着不得不佩服流言的威力,明明是三个刺客,传着传着就变成杀了十几个了。
不过他们倒是没想到,刺客是祝邵元杀的,他看起来温文尔雅,真不像会功夫的样子。
从墨香书坊出来,两人又去了馥雅斋,因为花朵形香皂的推出,肥皂生意更好了,从秦素月口中得知,这段时间楼里每日天不亮,就有一帮闲汉守在门口等着,一开门全部涌向肥皂柜台排队。
他们是帮城里一些人来代买的, 以此赚取跑腿辛苦费,听说还有省城的人也派跑腿来买。
因为这些人,店里每日的肥皂卖的更快了,几乎是一开门就被抢掉一半。
闲汉类似现代的跑腿外卖员,在城里还挺兴盛的,酒楼饭馆和各种生意好的铺子外都能看到。
店里又接了八千多块的下个月供货订单,秦素月交给程霜先带回去。
两人也没有多待,略坐了坐便告辞离开了。
刚出了馥雅斋,一个闲汉突然跑到两人身前,递给了魏青琅一张字条又跑开了。
打开上面写一行字:请二位到逸仙楼雅间碧月堂一叙。
程霜凑过去看,然后有些紧张,“你说会不会是那个面具男,我们前几日露出破绽了,还是跟踪他们被发现了?”
魏青琅摇头,“若是他们,不会这样约我们见面,让赵修文带话不就行了。”
“那会是什么人?” 程霜疑惑。
魏青琅将字条收了,牵住她的手,“去看看就知道了。”
酒楼的雅间都有不同的名字,讲究的就是一个雅致,逸仙楼的碧月堂在二楼。
两人进入酒楼后和伙计说约了人,便被引着上楼到了雅间门口,伙计敲门,“客官,您等客人到了。”
说完门就被打开了,开门的是个约摸三四十岁中等样貌的男子,蓄着小胡须穿着十分讲究,一看就是富贵人家。
男子满脸堆笑,开口便是,“魏公子,程娘子,里面请。”
很显然是认识他们。
可两人都不认识这个人,带着疑惑踏入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