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哼!那妖猴的死期已至!

本应是围剿孙悟空的他们,如今却不得不全力以赴地进行防御!

各种灵宝、神通纷纷祭出,众仙家倾尽所能,将压箱底的绝技悉数施展!目睹三十多万天兵天将的惨状,他们再也不敢有丝毫轻敌之心。那恐怖的杀意与源源不断的威压,令他们心知肚明:一旦被击中,即便不死,也必定重伤!在天庭众仙家惊恐怒骂、仓皇躲避孙悟空神通攻击的混乱之际,战局愈发扑朔迷离。只见这边握着鸿蒙量天尺的分身,已然悄然来到了另一分身——头顶悬浮着混沌钟的身旁。轰!!!钟声骤响,两道孙悟空的分身瞬间消失无踪!再出现时,他们已悄然立于一名仙家的背后!手持鸿蒙量天尺的分身迅速逼近,手中量天尺释放出耀眼的功德光芒!那名仙家尚未及反应,量天尺已狠狠击中其身!肉身瞬间崩碎,一击秒杀!与此同时,那仙家出窍的元神也未能逃脱,被空中降下的怒雷瞬间剿灭!整个过程迅捷至极,令人目不暇接!此刻,孙悟空的混沌钟与鸿蒙量天尺相辅相成,成为了战场上最恐怖的存在!漫天雷霆、熊熊烈焰以及各式神通攻击,早已让众仙家疲于应对。再加上这两道分身不断偷袭绞杀,天庭的仙家们简直心态崩溃!短短片刻,已有数十名仙家先后陨落!不仅如此,几乎所有手持至宝的分身,借助四周神通的掩护,纷纷展开疯狂攻击,誓要将天庭仙家逐一击杀。“孽畜,今日朕必取你性命!!”转眼间,局势的剧变已远超玉帝昊天的预料。身后的昊天大帝,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焦虑!此刻,他紧咬着牙关,满腔怒火直冲云霄,毅然决然地向前方的战场飞掠而去!......玉帝昊天再也无法坐视不理,他咬紧牙关,义无反顾地降临至前线的战火之中!他心知肚明,若再迟疑片刻,自己所派遣的仙家恐怕将全军覆没于此!原本,玉帝打算静待孙悟空真身显露,或待天庭大军将其消耗殆尽后再出手。届时,他便能雷霆万钧,一举将孙悟空彻底铲除。然而,眼下的形势却让他明白,不能再有任何迟疑!等待孙悟空真身?等待他被天庭大军削弱?这一切都已不再现实!玉帝昊天深知,孙悟空的实力远超自己的预期!他曾寄望于人海战术来削弱对方,如今看来,这计划已彻底破产!回想起来,既然孙悟空能斩杀佛门准圣,这天庭大军又岂是其对手?此刻,玉帝昊天心中懊悔不已,暗自叹息不该轻率采用人海战术! 眼睁睁看着三十万天兵天将悉数陨落,他的心如刀绞!这些天兵天将虽修为平平,却是天庭的根基所在!如今众多天兵天将瞬间陨落,玉帝昊天心中怒火中烧!紧接着,随着玉帝一声震天怒吼,无上威压瞬间笼罩整个战场!玉帝昊天,已然迅速降临至战场的最前沿!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作为现今天庭的至高主宰,洪荒三界中最强大的巅峰存在,玉帝昊天绝非等闲之辈!此刻,他周身金光璀璨,瞬息间已立于战场中央!他身着绣有金纹的皇袍,足踏银色青纹努月靴,头戴镶嵌十二行珠的冠冕。面容庄重肃穆,尽显睥睨天下、宇内无敌的绝世气势!自巫妖量劫起始,身为道祖鸿钧座下童子的玉帝昊天,便已开始漫长的苦修之旅!历经一千七百五十次大劫,每劫长达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轮回磨砺。最终,他修至准圣巅峰大圆满境界,登临天庭玉皇大帝之尊位!若非天道圣人名额已满,玉帝昊天甚至有望更进一步,成就圣人果位!不得不说,此刻的玉帝,威仪赫赫,的确令人心生敬畏!即便是孙悟空,也不禁暗自赞叹,这玉帝昊天果然非同凡响!毕竟,能够从鸿钧童子一步步攀升至天庭主宰之位,这昊天又岂会是简单之辈?“陛下亲临了!”“哼!那妖猴的死期已至!”“天佑我等!玉帝陛下亲临了!”随着玉帝昊天的威严降临,原本愁云惨淡的众仙家,瞬间如同拨云见日,脸色纷纷焕发出光彩。他们的神情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振奋,先前对孙悟空的忌惮,此刻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重新燃起的斗志。显然,玉帝昊天的到来,如同久旱逢甘霖,让众仙家重拾信心,觉得自己又有了战胜强敌的希望。正如孙悟空所料,这些仙家确实因玉帝的出现而士气大振。作为统御三界、至高无上的玉帝昊天,他的亲临无疑为众仙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仿佛瞬间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那些先前心生退意、只能被动防守的仙家们,此刻纷纷汇聚到玉帝昊天的身后,准备迎接新的战斗。灵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仙剑发出清越的剑鸣,强大的修为波动在空气中隐约激荡。此刻,所有仙家都严阵以待,准备对孙悟空发起更

为猛烈的攻势。

尽管孙悟空修为高深莫测,神通广大,至宝灵宝也威力惊人。但在他们看来,有了玉帝的庇护,孙悟空再强也难逃败局。他们坚信,有这尊三界之主坐镇,孙悟空终将被彻底击败。甚至,那些曾令他们忌惮的至宝,如今也不过是增强天庭实力的助力罢了。不少仙家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准备在这场对决中一展身手。昊天玉帝已然降临此地,众仙心中难免蠢蠢欲动,渴望借此机会立下功劳。若能助玉帝一举铲除孙悟空,那自然是再好不过。而一旦玉帝龙颜大悦,随手将孙悟空的灵宝赏赐一二,那自己的修为岂不是能更上一层楼?此前孙悟空所展示的至宝威力,早已令众仙垂涎三尺。如今,孙悟空手中的至宝,更是让他们眼红不已。不仅是他们,即便是昊天玉帝,又何尝不对此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