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亲大哥话里有话
第260章 亲大哥话里有话
时间来到晚上七点钟,丹霞地貌的方岩仙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农家大院子的院坝里,依旧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这个院子不是别人家的,就是尹德芳祖上的院子——尹家农家大院。
尹家一大家人,还在热火朝天的喝酒猜拳。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尹家在办什么大喜事。
其实,就是单纯的尹家家人最普通的一次大聚会,只是人比较多而已,坐了好几大桌子。
这几年,由于尹德芳外出学艺。这个农家院子的主人——尹老爷子,他心里担心这个辞去公职的犟种二儿子尹德芳,老爷子也无心召集家人们在一起聚会。
而且,尹老爷子暗地里还借了外债,就是为了给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交学费。
不过,尹老爷子不知道的是,尹德芳在外面学习银壶一片造技术。他不但分文没有花,还得几个银匠师傅的赏识,甚至得到师傅们的资助。
比如,济源的康大器师傅,他给尹德芳送了一把大银壶和几个金银合金的杯子。云南的师傅寸祖仁,资助了尹德芳一大笔资金。让他在西藏学艺没有半点后顾之忧。
西藏的师傅李润泽,在尹德芳出师的时候,偷偷地给尹德芳送了许多宝贝。
不过,尹德芳从西藏拉萨回到故乡,他还没有打开自己的包裹看。如果尹德芳看了包裹之后,尹德芳保准要大吃一惊,古怪的银匠老头儿李润泽,给了他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尹德芳没有回来之前,整座尹家大院,几乎每天都是冷冷清清的。
尹老爷子,这个有些固执得让人绝望的老爷子。即使大儿子和二儿子希望尹老爷子组织一次家庭大聚会,他们负责出钱出力来安排。
可是,都被尹老爷子板着面孔,狠心地拒绝了两个儿子无数次请求,弄得两个有头有脸的儿子灰头土脸。
来的时候兄弟俩都兴高采烈,离开的时候,都觉得一肚子的委屈,这老爷子,也太偏爱老二尹德芳了。
在老爷子的内心里,他真的有一块心病。大儿子和小儿子现在都有出息了。在村里办企业,办的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各自都修建了小洋房。
老大和老三,在村里成了响当当的人物,给尹老爷子挣足了面子。尹老爷子走路都是扬眉吐气,胸膛挺得直直的。
可是,当别人背后说他家老二不成器的时候,尹老爷子就像霜打的茄子,也只能蔫蔫的。
尹老爷子最看重的二儿子,如今仍旧一事无成。还在外面学习银器制作技艺,当一名银匠学徒,他觉得自己的面子多少有些挂不住。
大儿子和小儿子,都知道老爷子内心在担心他的二儿子。既然老爷子没有心情,不愿意召集家人聚会,强求也没有用。
尹德芳没有回来之前,尹老爷子两个孝顺的儿子,也不敢再说聚会此类的话题。
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他当然希望自己最看中的儿子有出息。不然,他会一直闷闷不乐的。
方岩仙山上,胡则高大的塑像,就矗立在山顶上。一直以来,朝拜胡则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方岩仙山烧香拜佛。
方岩仙山这里,自古以来都是地灵人杰。出了许多千古名人,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胡则——胡公大帝,已经被当地人尊称为神了。这里还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状元——陈亮。陈亮也是一位非常出名的人物,年轻的时候,就和当时赫赫有名的理学大家朱熹论道辩论。
这两位古代丽州名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丽州人。
出生在这里的尹德芳,他从小耳濡目染。他立志成为一名著名的银匠大师。在他几岁的时候,这个梦想,就像他小时候吃过的棉花糖一样,一直诱惑着他不停地追逐着。
出师后的尹德芳,他依旧低调得很,从西藏乘坐火车,悄无声息地回到家乡,回到自己的村子。
他本来等自己安顿好,把银匠作坊开起来之后,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再跟自己的发小——曾经借钱给他买韩国工艺银壶的楼贵根打招呼。
还有一件事,就是他要亲自前往老村长家里答谢老村长,感谢在他云南之行的时候,老村长借钱给他老爹尹老爷子。
其实,老村长借钱给尹老爷子,也是间接借钱给尹德芳。尹德芳回到村子的消息,不胫而走。
尹家亲戚——里塘老村长,尹德芳的发小楼贵根,他们消息可灵通了。
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来的风声,他们知道尹德芳回村里了,而且,此时此刻,正在尹老爷子家的老院子吃晚饭。
老村长,楼贵根他们二人,都非常看重尹德芳这个低调的家伙。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一人手里提着一大壶黄酒,来到尹老爷子的农家大院打平伙,他们依旧是不请自来。
发小楼贵根的到来,当然不是催尹德芳欠他的钱,因为买那把韩国工艺银壶,是他主动给尹德芳借了几万块钱。那点小钱,对于财大气粗的楼贵根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他是想见尹德芳一面,同时了解尹德芳未来的打算。
现在,尹家也发展不错,尹家老大和尹家老三,因为办企业发达了,也成了村里有头有脸的人。村里人都必须高看尹家家族一眼。
本来是尹家一大家子的聚会,现在有老村长和发小楼贵根的加入,小院变得更加热闹。
酒桌上,满脸通红的成人们,吃饱了喝足之后,都端着凳子,围坐在尹德芳的周围,尹德芳成了众人的焦点。
特别是老村长,问长问短。而楼贵根呢,他总是问尹德芳未来的打算。是办一个加工企业,还是继续他的银匠生涯。
劝酒声,猜拳声,大声交谈的声音,爽朗的笑声,吃饱喝足小孩,在院坝里追逐游戏,发出高兴的吵闹声,不绝于耳,整个院子热闹非凡。
这是尹德芳外出学艺以来,尹家大院最热闹的一次。所有人都看到未来生活的美好。
除了尹德芳一家经济略微落后一些,其他任何一家,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找到自家的生意经。
酒过三巡,众人微醺。
尹家老大也喝高了,他问自己的二弟:“你回来,准备做什么行业?”
尹德芳看到大哥问自己,他略微停顿了一下,带着坚定的眼神回答自己的亲大哥:“我想继续当一名银匠,从事银器制作。”
脸色绯红的尹德芳大哥一听,不乐意了,他直截了当地打断尹德芳,带着几分不屑的语气道:
“二弟,都什么年代了,你还抱着一个死脑筋?你做那个事情,赚钱太慢了,你不要太傻了。做银器,特别是纯手工银壶,赚钱太慢!我劝你还是放弃你这个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