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陷入两难的境地
第229章 陷入两难的境地
尹德芳这个憨憨的大个子,这个铁憨憨,这个忠厚老实,踏实做事,踏实做工艺银壶的,德艺双馨的大银匠。本文搜:502txt 免费阅读
尹德芳并不确定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至于成为一名大国银匠这种奢想,他真的没有想过。
他只知道,自己喜欢做一名银匠。他喜欢拿着锤子,拿着錾子,在银壶上敲敲打打,他喜欢听这种别人认为的单调的音乐而已。
28岁的他,辞去公职,辞去铁饭碗,踏入这个未知的社会。一切都是未知的。他对这个世界,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等待他的,一切都是未知数。
他坚定地认为:自己认真学习银壶一片造技术。有技术的人,绝对饿不死,绝对不会面临各种困难和困境。
直到他创立自己的银匠工坊之后,他才深深地知道,有技术,并不等于可以把自己所有的银壶产品都卖出去。
一个银匠工坊,最重要的是生存。只有先生存下去,才能抵达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和远方。
因为,这个世界,总有对这种古老技艺的认可的人,也有不理解这门古老艺术的人。
对一种高雅艺术品的认可,绝非你一个银匠的认可就可以,这必须得到大众的认可,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
这需要培育大众的文化艺术修养,这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单是建立一个艺术博物馆远远不够的。
在银匠工坊创业失败之前,尹德芳总是这么认为的,只要自己的技艺没有任何问题,艺术水准没有任何问题,自己铸造的工艺银壶,必须得到广泛的人民支持。
不管热爱艺术的人们如何窘迫,经济如何拮据。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持自己,购买自己创作的银壶作品。
这是尹德芳一厢情愿的想法,他只相信艺术,却忽略了艺术之外的东西。
尹德芳一直坚信,他和他的家人,绝对不会在这个充满艺术的世界饿死。只要他努力地创作出一件工艺银壶,都会卖出去!
尹德芳一直暗信,这个世界,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高超技艺,在这个世界上,吃一碗饭,吃饱一顿饭,也不是特别的难。
他还是太年轻,不理解这个银壶圈子。这是后来他回到浙江创立银匠工坊遇到的困难之后,他才渐渐明白,仅仅拥有技术还不够,还得有人脉和商业头脑。
不过,后来他得到年轻的画家福松涛的帮助,他的银匠工坊也顺利地度过了难关。
尹德芳绝对有成人之美的君子风度,他可以推荐才旦次仁錾刻这一幅《菩萨》图案。
但是,同意不同意,这是师父老银匠李润泽的事情。
毕竟这件大银壶法器,是老银匠李润泽的银器公司和布达拉宫签订合同的事情,这是他们之间的合同。
并非每件法器的制作,都是一番风顺。因为每件银器制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件法器的制作,都有各种风险。
就像皇家的官窑——汝窑制作各种瓷器器具一样,没有开窑之前,一切都不好说。
即使尹德芳推荐才旦次仁錾刻这一幅图案,并不一定成功,这取决于老银匠的态度。
这幅图案到底由谁来錾刻,完全取决于老银匠,国家银匠大师李润泽的态度。
一个优秀的决策者,他自然有自己的判断。他能识别人才,善于用人才,和一个伯乐差不多,给一些人机会,不给一些人机会。完全由他个人的准确判断。
想要创造奇迹的时刻,创作出一件伟大的作品。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肯定会通盘考虑得失,全面掌控一切。
对于尹德芳来说,他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成全别人,这并不难。难的是,要说服自己的师傅——老银匠李润泽。
任何人,放弃自身的利益,大度到影响自己的人生,这个世界,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这是人性!谁也没有权利说三道四。常言道,火石落脚背,只顾自个儿。
但,尹德芳个人觉得,这个世界并非这样,彼此成就,大度一点,资源共享,把一件事情做好,给别人一些机会,未尝不可。
人和人之间,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彼此扶持,共同抵达理想彼岸。
说句不该说的话,即使才旦次仁不小心把这把银壶法器錾刻坏了,只要征得老银匠同意,责任不在推荐人尹德芳身上。
主要责任在老银匠身上。因为老银匠是决定人,他说同意,才旦次仁才能錾刻;他说不同意,才旦次仁即使想錾刻,也没有用。
因此,老银匠担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要才旦次仁负责,因为是他负责錾刻的。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这对老银匠也不公平,给别人机会,别人却把事情办砸。
那等于说,老银匠他就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上没有这么傻的人。
尹德芳肯定要负一定的连带责任,如果不是他推荐,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真的如才旦次仁所说的。对尹德芳来说,他多錾刻一幅图案和少錾刻一幅图案,真的不影响他成为顶尖级的银匠大师。
抛去责任一说,尹德芳还是决定推荐才旦次仁錾刻这一幅《菩萨》。并非尹德芳錾刻不内行。而是他真想帮助这个豁嘴又上进的青年才旦次仁。
如果才旦次仁真的錾刻成功,对于他来说,他即将跨入银匠大师级行列。对于他的自信,对于他的未来,都有极大的好处。
毕竟这一尊大银壶法器是布达拉宫定做的法器。得到布达拉宫方面的认可,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换句话说,他以后可以继承老银匠的衣钵,继续为布达拉宫打造各种银器。
以后,如果能够长期为布达拉宫打造银器,才旦次仁未来的人生一片坦途。
尹德芳还在思考,怎么说服老银匠呢?
借故病了,说不通,中午吃午饭的时候,尹德芳还是好好的,大口大口吃师傅专门为他点的红烧羊蹄肉。
如果尹德芳病了,一个病人,肯定不会大口大口的吃红烧羊蹄肉,而且还吃得那么欢。装病的话,肯定瞒不过老银匠一双犀利的眼睛。
如果直接推荐才旦次仁錾刻这一幅《菩萨》图案,尹德芳的理由是什么呢?
明明是师父安排好的工作,怎么随便推脱,躲边角呢?
而且,这一把大银壶法器事关重大,不能出现任何失误。现在又是最紧要的錾刻关头,怎么能随便换人呢?
尹德芳真是苦恼至极,如果直接说是才旦次仁主动提出来,又对不起才旦次仁。
因为才旦次仁的身世确实有些可怜,加上又豁嘴这个严重缺陷,如果尹德芳不再帮他一把,他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如果让才旦次仁錾刻这一幅《菩萨》图案,如果真的出现失误,这又冒着极大的风险。
坐在老银匠茶室的尹德芳,他抱着茶杯,他一边喝茶,一边思考,该怎么对老银匠说。
尹德芳的说辞特别重要,要说服这个银匠老头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