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夺回簪子
王莲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她特意洗个头,绕到李云芳妯娌俩面前,簪子故意往外露一些。
妯娌对视一眼看到她的小心思,也恰如其分笑着开口。
“你这簪子真漂亮!小心掉了。”
王莲一听手摸一下头发,确定还在头上这才放下心。
“这是我婆婆给的。”
李元芳情绪价值拉满说她有个好婆婆,王莲听了心下得意,拔下簪子。
“来给你试戴一下,虽然你没有好婆婆可还是要我这好姐妹呀!还有子凤也来试试。”
三人在地头相互戴簪子嘻嘻哈哈,最后王莲依依不舍将簪子收回兜里。
“这我婆婆买的,村中就这几根的确不能弄丢了,若是丢了,怪可惜的。以前我在镇上都没看到过这样款式。”
其实以前在陈家村她压根都没去过几次镇上,更不可能去首饰店,自然也不会看到这些簪子首饰。
她小心翼翼塞兜里,抱着孩子回家,路上碰到王老婆子。
还没容她开口,王老婆子眼珠子滴溜一转:“我听说你婆婆给你买了簪子,我瞅瞅。”
王莲不情愿,可这是自己亲娘还是从兜里掏出簪子。
簪子递到王老婆子手里,王老婆子爱不释手,阳光下闪着银子独有的光泽,她嘀咕下这价钱肯定不便宜。
王莲看她半天想拿回去又怕拽坏了。
“娘,你……?”
“你也就命好有那么大方的婆婆,你老娘我这辈子半截子入土都没戴过这么好的簪子。”
王老婆子抚摸簪子上的花,真看真喜欢,直接塞兜里。
“这个就当你孝敬老娘。”
金宝过几年大了,家里娶媳妇的时候正好给他当聘礼。
在王莲目瞪口呆下,王老婆子夺过簪子塞兜里撒丫子就跑。
王莲气笑了,抱着孩子在后头追赶。
陈念路过的时候就看到王莲一手抱娃一手抹眼泪,得一猜肯定只有她那个老娘才能让她落泪。
“你娘又骂你了?”
“娘。”
王莲看到陈念这委屈的泪水一下子止不住,半天等她平静下来,陈念才知道事情来龙去脉。
“我去给你抢回来。”
搁平时婆婆去抢回亲家母东西,儿媳妇准要翻脸,可王莲不,自家亲娘她又不好打骂,所有委屈肚子里咽只能指望这个婆婆。
王老婆子跑回家,也顾不得骂晒太阳的儿媳妇。
一进去就钻进自己屋里,找出一个木匣子,看簪子正好放得下,银钱从里头拿出来放入簪子,小心翼翼木匣子放回原处。
做完这一切才拍拍身上的灰尘,出门一看到王龙媳妇捂住肚子坐在墙角,开始叉腰骂骂咧咧。
王龙媳妇干一上午活,运气也不好刚歇息正好碰到婆婆回来,她只能扶住腰缓缓起身。
这时陈念从外头进来,同王龙媳妇打声招呼直指王老婆子。
“你是不是有抢了王莲簪子!”
王老婆子老神在在,搬个小凳子坐地上。
“什么簪子,亲家母,那可是莲儿孝敬我的,你总不会送给儿媳妇东西还要收回去吧?”
王莲从后头气喘吁吁追过来。
“不是,娘,那是你抢的。”
“好你个王莲,你做闺女的不知道孝顺老娘,有你这么不孝顺白眼狼嘛,这么小气,我可是你老娘,你送我的东西还要回去。”
王老婆子倒打一耙非说是王莲孝顺的,闺女孝敬自家老娘东西无可厚非,她故意大声嚷嚷,她还不信当着全村这么多人面,这丫头能把东西要回去。
“我不管,你哪来,王老婆子你又不是黄花大闺女,你一老太婆拿那亮眼簪子干啥?”
陈念蒲扇般大手一伸,脸色尤为不善,村里人自然是知道怎么回事,对着王老婆子指指点点劝她把东西交出来。
王老婆子偏不,反正脸面这玩意儿她没有,要脸面有啥用,那么好东西今天要下来以后金宝聘礼有着落,女方也能对自家高看一眼。
看她这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陈念直接上手掏她兜,王老婆子大声嚷嚷,压根没人帮她。
掏了半天掏个空,王老婆子心上一阵得意。
陈念使出最后的杀手锏。
“王老婆子这可是你逼我的,东西不叫出来我把王龙和王虎叫出来,以后村里有活我不安排他们,我是村长,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一听不让自己儿子干活,她算了一笔账损失多少,无奈只能乖乖回房间拿出那根簪子。
王莲看到簪子夺回去直接叉自己头上恨恨瞪一眼自家老娘。
王老婆子吃瘪对着自家闺女背影骂骂咧咧,随后又骂儿媳妇。
“王老婆子,你好自为之,你大儿媳再怎么说是金宝娘,你现在骂她那些话,你确信金宝长大以后那些话不会记心里,还有王龙不在家,你知道的,如果他媳妇出啥事,你看王龙到时候怎么对你。”
丢下这句话陈念转身就走,王老婆子想起自家儿子之前
那眼神不禁打个寒蝉,终究没敢磋磨太狠,催她别在自己眼前碍眼。
出了王家,王莲脸上又露出笑容,要治自家老娘还是得婆婆出马,她爱惜的摸着自己的簪子,从小到大还是婆婆送自己的东西最多,以后她要好好孝顺婆婆。
陈念也是服了王老婆子怎么能奇葩成这样,一把年纪要簪子要么是换钱要么是以后给金宝。
她走在乡间小道上,田地里庄稼成熟,王金宝那些小屁孩在田埂间玩耍拣麦穗。
今年收成马马虎虎,麦穗少,陈念答应这些熊孩子如果捡到麦穗到时候教村里人做麦芽糖,家家户户也能做麦芽糖哄孩子吃。
这些小孩子们捡的格外起劲。
这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也开始秋收,地里庄稼全都扬着小脸等待大家伙把它们收回去摆到新房。
秋收大概定的日子是明天开始,预估下接下来的十来天都是好天气,趁着好天气把这些庄稼收回来顺便晒晒。
村里用一块大石头做成磨和碎稻机,到时候家家户户轮流打稻,还能快些,至于这项发明自然是偏工科的方儒安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