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谁能熬过这场风波!
第291章 谁能熬过这场风波!
“废话!”吕万成瞪了他一眼,“政府是最稳的靠山,只要搞定了他们,苏汉泽算个屁!他能掌控市场,但他敢跟政府斗吗?”
“可您这次是想搞什么名堂啊?”瘦高个满嘴是油,含糊不清地问。
“简单。”吕万成眯起眼睛,声音低得像毒蛇吐信,“我准备申请‘文化产业支持基金’,把我的货包装成‘民族文化传承’的象征,只要批下款来,我就有翻盘的资本。”
瘦高个听得一愣一愣:“民族文化?吕哥,咱们这些翡翠不都是普通货吗?也能算文化?”
“你懂个屁!”吕万成拍了拍那份计划书,“文化是什么?是故事!只要会编,什么不能成文化?我这就去找几个所谓的‘专家’,给我的货写几篇高大上的文章,再搞个展览,专门冲着政府去的。到时候,批不批款都在他们一句话里!”
“高啊,吕哥,您这路子绝了!”瘦高个一脸佩服,“不过,万一苏汉泽知道了,会不会再插一杠子?”
“他插得了?”吕万成冷笑,“这次的事,我全程不跟市场对接,就冲着政策去。他再有本事,也管不到这块!”
几天后,吕万成的“民族文化翡翠传承计划”正式启动。他不仅请来了几位在文化圈有点名气的学者站台,还搞了一场“传统翡翠文化艺术展”,把自己包装成了“港岛翡翠文化复兴的先锋”。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大量报道,甚至连政府的一些官员都开始关注。
消息传到苏汉泽的耳朵里时,他刚结束了一场客户会谈。阿六急匆匆地跑进来,满脸都是担忧:“老板,不好了!那姓吕的又搞幺蛾子了!”
苏汉泽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语气平静:“又搞什么了?”
“他现在不玩市场了,改搞什么文化传承,还弄了个展览,专门冲着政府去的!”阿六一脸焦急,“您说他这是不是想走政策这条路?”
“政策?”苏汉泽微微一愣,随即放下茶杯,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看来,他是打算赌最后一把了。”
林可儿这时从会客室走进来,听到这话忍不住问:“老板,那您打算怎么办?这次可是政府的事,咱们插手是不是太危险了?”
“危险归危险,但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苏汉泽眯起眼,“不过,这次我们不能直接动手,而是得让别人帮我们。”
“别人?”阿六一脸懵,“谁啊?”
“很简单。”苏汉泽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政府喜欢什么?喜欢干净的项目。吕万成的手脚有多脏,大家心里都有数。我们只需要找对人,让真相自己浮出水面。”
阿六听得一脸钦佩:“老板,您这是要借刀杀人啊!”
“借刀不算难,关键是刀得够快。”苏汉泽挂了电话,眼神中多了一丝狠意,“这次,我要让吕万成彻底没路可走。”
几天后,苏汉泽正在办公室里整理下一场活动的策划案。他本以为,吕万成那点“文化传承计划”不过是回光返照,就算能吸引点关注,也只是个笑话。然而,刚坐下没多久,阿六便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连鞋都差点踩掉。
“老板,出事了!大事!”阿六一脸紧张,手里拿着一份当天的报纸。
苏汉泽皱了皱眉,放下手里的茶杯:“又怎么了?说话别一惊一乍的。”
阿六把报纸往桌上一摊,上头的头版标题直接把苏汉泽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翡翠行业黑幕曝光:港岛知名品牌涉嫌垄断、灰色交易,官方已展开调查!”
他盯着标题,半晌没说话,目光缓缓扫向下面的内容。文章写得活灵活现,列举了不少针对翡翠行业的指控:价格操控、灰色渠道、不透明交易,甚至还有几段隐晦的内容影射到“苏某品牌”——这不就是冲着自己来的吗?
“这是谁干的?”苏汉泽的声音低了几分,带着些许冷意。
“还能有谁!”阿六气得直拍桌子,“肯定是吕万成那孙子!他弄个什么‘文化传承’,现在又搞这一出,分明就是想把咱们拉下水!”
林可儿也拿着一份报纸推门走了进来,她脸上少有地带着几分凝重:“老板,这事不简单。报纸不是重点,我刚得到消息,金融管理局的人也开始调查我们了。”
“金融管理局?”苏汉泽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们来干什么?我们最近所有的账目都是干净的!”
“问题可能不在账目。”林可儿把报纸丢到桌上,语气严肃,“这次的调查,是针对整个翡翠行业的。说白了,就是有人把我们推到风口浪尖上,让我们成为靶子。”
“吕万成这招……倒是玩得够狠。”苏汉泽冷笑了一声,心里却清楚,这一招不只是狠,而是极其精准。如果他稍有不慎,不光市场会失控,连自己的品牌都可能毁于一旦。
“老板,我们怎么办?”阿六有些慌,“要不要先找几个人把这事压下来?”
“压不住。”苏汉泽摇了摇头,脸上没有一丝松懈,“报纸的事还好处理,但金融管理局的调查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要是盯上了我们,就算查不到实质性的东西,也能拖垮我们的业务。”
林可儿皱了皱眉,缓缓说道:“看来吕万成这次是打定主意,要拉着我们一起死了。”
“拉我们死?”苏汉泽抬起头,目光冷厉,“他恐怕想的是让我们死,他自己活。”
阿六抓了抓头发:“可这事不光是他,肯定还有人帮他撑腰。就凭他那点本事,他哪有能力让金融管理局插手?”
“没错。”苏汉泽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踱步,“这次的事,背后肯定有更大的推手。问题是,谁在帮他?”
阿六忽然像想起了什么,赶紧说道:“老板,我刚刚听人说,吕万成最近跟一个叫‘余文东’的人走得很近。”
“余文东?”苏汉泽皱了皱眉,“那个搞地产的?”“对,就是他!”阿六连连点头,“听说他最近想往珠宝行业发展,可能是看上了咱们的市场。这次吕万成这么搞,没准就是余文东在背后推波助澜。”
“余文东……”苏汉泽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脑海中开始飞快地盘算。
林可儿坐到沙发上,翘起二郎腿,语气带着几分冷嘲:“这下有意思了,一个地产商,一个半死不活的珠宝商,联手对付您。苏老板,这可不像是您的风格。”
“风格?”苏汉泽冷笑了一声,“风格能当饭吃?现在不是我不想反击,而是我们得先解决眼前的麻烦。”
林可儿摊了摊手:“行,那您说,现在最要紧的是哪一步?”
“先稳住金融管理局。”苏汉泽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账目没有问题,但我们最近的几笔大单很容易被断章取义,必须提前准备好所有的交易证明。另外……”他停顿了一下,看向阿六,“去查查余文东和吕万成最近的资金流动,看他们有没有通过其他渠道搞小动作。”
“明白了,我这就去!”阿六拔腿就跑。
“还有。”苏汉泽叫住他,“尽量低调,别让人发现我们在查他们。”
“放心,老板,我一定小心!”
阿六离开后,林可儿看着苏汉泽,眼中带着些许玩味:“苏老板,我越来越觉得,这次的事不是单纯的市场斗争了。吕万成的动作,余文东的介入,还有金融管理局的调查……您不觉得这些事情太巧了吗?”
“巧?”苏汉泽嘴角微微扬起,但笑意里透着一丝冰冷,“可儿,你觉得市场上有‘巧合’这种东西吗?”
林可儿耸了耸肩:“没有。但如果这些不是巧合,那说明有人盯上您很久了。”
“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人。”苏汉泽的目光变得深邃,“既然他想玩,那我就陪他玩到底。”
几天后,金融管理局的调查如期而至。几名穿着整齐制服的调查员走进了苏汉泽的公司,手里拿着一叠文件,开门见山地表示要查阅近期的财务记录和交易明细。
“苏先生,这是例行检查,请您配合。”为首的调查员态度客气,但目光里透着一丝不容抗拒的威严。
“当然可以。”苏汉泽微微一笑,亲自把他们带到财务部,“我们公司的账目一向透明,您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虽然表面从容,但他的内心并没有那么轻松。他知道,金融管理局来得这样突然,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操作。他甚至隐隐觉得,这次的调查可能不只是针对他,而是整个港岛翡翠行业的一场大洗牌。
调查员开始仔细翻阅账目,而苏汉泽则坐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很清楚,这场“审查”不仅是对公司财务的考验,也是对他心理素质的挑战。
几个小时后,调查员离开了,但他们没有透露任何结论。苏汉泽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麻烦可能还在后面。
就在他准备喘口气时,阿六急匆匆地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文件:“老板,查到了!吕万成和余文东最近的确有大笔资金往来,而且这些钱是通过几家空壳公司转出去的!”
“果然。”苏汉泽接过文件,目光变得更加冷厉,“这些钱最终去哪了?”
“这个……暂时还没查到。”阿六有些惭愧,“不过我猜,他们肯定是在为下一步的大动作做准备。”
“下一步的大动作……”苏汉泽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场斗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市场之争,而是暗流涌动的权力游戏。对手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在对方出牌之前,先一步找到破局的办法。
林可儿看着他的神情,忍不住笑了笑:“苏老板,这次的局面,比以前更复杂了吧?您还能像以前那样轻松地扳回一城吗?”
“轻松?”苏汉泽冷笑了一声,“可儿,你见过谁在下棋时觉得轻松的?这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战争。”
他说完这句话,抬起头,眼中闪过一抹寒光:“阿六,继续查余文东的底细,我不相信他会干干净净。还有,把我们最近的客户名单整理出来,看看有没有值得拉拢的人。我们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港岛的夜晚灯红酒绿,街上车水马龙,但苏汉泽的办公室里却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息。
“老板,出大事了!”阿六气喘吁吁地推门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额头上的汗珠顺着鬓角直往下流,“咱们公司的供应商突然全线暂停供货!说什么……说什么怕金融管理局查到他们!”
苏汉泽闻言,捏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颤,但很快掩饰住了情绪。他抬眼看向阿六,语气平静:“暂停供货?理由就这么简单?”
“是啊!”阿六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大口喘着气,“我刚联系了几家供应商,有的直接不接电话,有的干脆跟我说不想‘掺和这场风波’,还让我‘保重’。”
“保重?”苏汉泽冷笑了一声,把茶杯重重放回桌上,“这帮人倒是会撇清关系。平时赚得盆满钵满,现在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一个个都成了乌龟。”
林可儿也从沙发上坐了起来,拧着眉头问:“供应商停货,那咱们库存还能撑多久?”
阿六翻了翻文件,语气里透着一股绝望:“最多两周。再这么下去,咱们连之前拍卖会上那些订单都交不出来了!”
“这可不是小问题。”林可儿皱眉,“如果客户发现咱们交不了货,信誉崩了不说,之前被打压的风头反而会坐实。”
苏汉泽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绪却飞速运转着。他很清楚,这次供应链的问题绝不是巧合。吕万成和余文东的动作,再加上金融管理局的调查,让整个市场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而这些供应商,显然是在看风向行事,暂时观望到底谁能熬过这场风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