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优惠政策!

第261章 优惠政策!

阿六愣住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免费看书就搜:丝路小说网 就在这时,小龙从门外匆匆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严肃:“苏老板,刚收到消息,金少从澳门回来了。他带了几百万现金回来,东湾的工地又开工了。”

苏汉泽闻言,脸色沉了几分。他抬起头,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站起身:“行了,这面也吃不下了。你们去准备车,我亲自去东湾看看。”

阿六愣住了:“苏老板,您亲自去?”

苏汉泽摆了摆手,语气里透着几分无奈:“别人不信我说的,那我总得看看,金少到底在搞什么鬼。”

游客在摊位间穿梭,摊主们忙得不亦乐乎,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丝焦虑。

几个摊主边翻着炉子里的鱼蛋边小声议论,眼神时不时飘向街角的灯箱广告,那广告最近突然换成了东湾新项目的宣传标语,写着“东湾新地标,全港最豪华购物娱乐中心即将开幕”。

一个年轻的鱼蛋摊老板忍不住叹了口气:“东湾那边动作挺大的,说是还要搞什么摩天轮,这些游客会不会都跑过去?”

旁边卖榴莲糯米饭的胖阿姨一边装饭一边翻了个白眼:“跑过去?就他们那个烂工地,连路灯都没装好,怕是游客去一次就得折腾半天。放心,西湾可是出了名的旺地,没那么容易被抢走。”

鱼蛋老板点了点头,但神色依然忧心忡忡:“话是这么说,可最近有几个摊主跟我说,他们在考虑过去试试,租金低,听着挺诱人。”

旁边的榴莲阿姨正想再说点什么,阿六突然出现在摊位边,满脸堆笑地掏出一张二十块:“来一份鱼蛋,再来两盒榴莲糯米饭,我带回去给兄弟们吃。”

摊主们一看到阿六,立刻噤声,忙着装饭。阿六眼睛一转,笑着拍了拍鱼蛋老板的肩膀:“听说最近有些人对东湾动了心思啊?年轻人,别犯糊涂,西湾可是咱们的福地,去哪儿都不如这儿旺。”

鱼蛋老板苦笑了一下:“阿六哥,我哪儿也不去,就是担心大家都去了,我这摊子也撑不下去。”

阿六一边吃着刚出锅的鱼蛋一边摆摆手:“放心吧,咱西湾的招牌在这儿。东湾那边啊,嚷嚷得响,能不能干成还两说着呢。”

这话说得轻巧,但阿六心里也没底。他知道东湾的金少确实开始动起来了,宣传搞得轰轰烈烈,而且还拉了一批中环的资本进场,摆明了是要跟西湾抢生意。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又塞了一颗鱼蛋到嘴里,狠狠嚼了几下,像是要把心里的不安也一并嚼碎。

与此同时,小龙正坐在拳赛馆的一张木桌前,面前放着一份地图和几张从东湾工地拍回来的照片。

照片里的工地明显进展得很快,几台巨大的塔吊正在运转,周围的围挡上挂满了各种“东湾新地标”的宣传标语。

“东湾这次是铁了心要抢咱们的地盘了。”小龙皱着眉头,用铅笔在地图上圈了几个点,“他们这个项目一旦成型,游客肯定会被分流一部分。”

坐在他对面的是个瘦高个男人,外号“瘦猴”,专门负责情报收集。他一边啃着一根甘蔗一边不以为然地说道:“龙哥,东湾那个项目再怎么吹,也得一年半载才能开起来。咱们这边旺着呢,游客可等不了那么久。”

小龙摇了摇头:“时间是咱的优势,但东湾这次拉了不少资本,金少这是要硬拼。就算项目还没成型,他也能靠宣传抢走我们的摊主,甚至是游客。你再去打听打听,看他们有没有背地里搞什么鬼。”

瘦猴点了点头,把甘蔗渣吐在一边,站起身拍了拍屁股就跑了出去。

而在东湾的工地上,金少正站在一堆水泥袋旁,脸色并不好看。他今天特意过来看工地进展,结果发现塔吊的操作手全是新人,几个工人还在抽烟聊天,根本没把工期放在心上。

“你们就是这么干活的?”金少把手里的香烟狠狠摁灭,朝着工头吼了一句,“塔吊一天动不了几次,这活你们打算干到什么时候?”

工头是个四十多岁的老江湖,嘴里叼着烟,懒洋洋地回道:“金少,不是兄弟们不想干,是最近材料到得慢,吊机想动也没东西吊啊。”

金少咬着牙

,忍住心里的火气:“材料为什么到得慢?不是早就付了款吗?”

工头耸了耸肩:“听说那边供货商最近有点问题,钱到账慢,他们不敢放货。”

金少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他知道这背后肯定有人在捣鬼,很可能是西湾的人暗中搞的手脚。他压下怒气,冷冷地说道:“你们赶紧催货,三天之内我要看到材料到位。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工头叼着烟点点头,心里却暗暗嘀咕:催货容易,没钱垫着,你催天都没用。

而此时的中环,一家高级西餐厅里,林启明正坐在窗边的位置上,手里摇晃着一杯红酒。他的对面是夏妍,一身浅蓝色的礼服衬得她肤白如雪,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林先生,听说你最近投了金少的东湾项目,是不是觉得他这次能赢?”夏妍用叉子拨了拨盘里的牛排,语气漫不经心。

林启明笑了笑,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口酒:“赢不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把场子搭起来。只要有动静,资本就能跟着炒作。到时候,谁输谁赢,取决于我们想让谁赢。”

夏妍轻轻一笑:“听起来,你是准备两边下注?”

林启明摊了摊手:“不两边下注,怎么赚钱?西湾的确有潜力,但苏汉泽太过保守,金少虽然激进,但也未必能长久。我只要看准时机,随时可以抽身。”

夏妍低头笑了笑,没有接话。她知道林启明的手段,也知道自己现在只能静观其变。

而在拳赛馆的二楼,苏汉泽正靠在窗边,看着夜市的灯光,手里捧着一杯茶。他没喝茶,只是看着窗外出神。这几天,他听到的消息越来越多,东湾的动静不小,而西湾的压力也开始显现。摊主们的抱怨声越来越多,游客的消费力度似乎也有下降的趋势。

“苏老板,街上的几个摊主今天又提了租金的事,您看咱们是不是得降点?”阿六从门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摊主名单。

苏汉泽转过头,眼神有些疲惫:“降租金就能解决问题?摊主们担心的不是租金,是未来的客流。东湾的项目要是开起来,他们怕没生意做。”阿六挠了挠头:“那怎么办?咱们总不能看着他们被挖走吧?”

苏汉泽沉默了一会儿,放下茶杯,长叹一声:“明天我亲自去转转,看看情况再说吧。”

阿六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街头巷尾灯光明亮,摊位上热气腾腾的食物香气扑鼻。一个身材瘦小的小混混抱着一大盒刚买的鱼蛋,

蹲在夜市的路边,一边往嘴里塞一边盯着不远处的榴莲摊子。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胖女人,正热情地招呼客人,声音洪亮得像是在叫卖整条街。

“喂,猴子,盯了半天了,看出什么没?”一个矮胖的男人从后面拍了拍小混混的肩膀,他叫大熊,是西湾拳赛馆的外围兄弟之一。

“还真看出点门道了。”小混混舔了舔油腻腻的手指,指了指榴莲摊旁边那个正在跟摊主聊天的男人,“你看那个穿白衬衫的,他昨天也出现过,是东湾的人,挨着几个摊位转悠,看着像是在套近乎。”

大熊皱了皱眉头:“东湾的人都摸到这里来了?看来金少是急了。”

小混混咬着鱼蛋点点头:“你不知道吧,听说东湾那边资金链紧得跟绷带似的,金少现在四处借钱填窟窿。他这次来挖摊主,估计是想靠夜市支撑一阵子。”

大熊不屑地撇撇嘴:“挖摊主?他也不看看这是哪儿。西湾的人要是真让东湾抢了,那我们兄弟还混什么?”

小混混笑嘻嘻地说:“大熊哥,你说得对,但咱也不能光说不练,得想个办法把这些人赶走,不然回头苏老板问起来,我们可吃不了兜着走。”

大熊挥挥手:“赶什么赶?先看清楚这些人要搞什么。金少的路子太野,他现在自己都快撑不住了,咱们不急。”

与此同时,夜市的另一边,阿六正坐在一个榴莲摊前,手里捧着一盒刚买的榴莲糯米饭。他没吃,而是盯着对面那个卖烧烤的摊主发呆。

那摊主叫阿喜,是夜市里最早的一批摊贩之一,以前跟拳赛馆的关系特别好,算是西湾的“老班底”。但最近几天,阿六听说阿喜跟东湾那边的人有过接触。

“阿

喜哥,最近生意怎么样啊?”阿六装作随意地问道,语气很轻松。

阿喜抬头看了他一眼,随手翻了翻烤架上的鸡翅,语气平淡:“还能怎么样,就那样呗。客人是多了,可租金涨得更快,赚不了几个钱。”

阿六笑了笑,顺手从他摊子上拿了一串鱿鱼:“你这手艺,可是整个西湾都知道的,能在这里摆摊,赚不了钱?要不然,你去东湾试试?听说那边便宜。”

阿喜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阿六哥,你这话问得有意思。我真去东湾摆摊,敢吗?那地方现在连游客都没几个,摆了摊还不如在家歇着。”

阿六心里松了一口气,但嘴上还是笑着打趣:“敢就好,西湾这么旺,可别让那些人把咱的招牌抢走了。”

阿喜嘿嘿一笑,没再接话,但眼里却闪过一丝犹豫。

而在东湾,金少正站在他的办公室里,盯着面前的几个项目负责人。他们个个低着头,神情僵硬,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

“工地进度慢,资金到不了位,这些我都知道。”金少冷冷地说道,声音不大,但带着一种难以忽视的压迫感,“我不想再听什么理由,我只要结果。两个月内,东湾的夜市必须开业,游客必须进来。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这事儿都得给我办成。”

一个中年男人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小心翼翼地说:“少爷,现在主要是摊主不太愿意来,我们已经降低租金了,可效果还是不太好。”

“摊主不愿意来?”金少的眼神更冷了几分,他缓缓走到那男人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就给他们点动力,告诉他们,只要来了,就能免费用摊位三个月。如果还不愿意,就让人把西湾的招牌摊主一个个拉过来。”

男人脸色一白:“少爷,这样会不会……太强硬了?”

金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强硬?现在不是我强硬,是他们太蠢。东湾这么大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看不见,非要守着西湾那个死地,我替他们选条明路,有什么错?”

另一边,中环的林启明正坐在他那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份关于东湾项目的最新进展报告。他的秘书站在一旁,等着他看完。

“看来东湾最近的动作不小啊。”林启明合上报告,靠在椅子上,笑着说道,“金少果然有点本事,硬是把一个烂摊子折腾成了个热点。”

秘书点点头,小声问:“林先生,那我们是不是继续加注?”

林启明摇了摇头:“不急,东湾虽然热闹,但资金链绷得太紧,金少这是在赌命。我得再等等,看他能不能熬过这一波。”

清晨一如往常,街头摊贩们开始摆放货物,鱼丸锅冒着热气,豆浆摊的老板在摇着铁桶,卖烧饼的阿婆熟练地翻着饼皮。摊贩们的日子看似热闹,实际却是暗流涌动。

阿六一大早就骑着他的旧自行车,绕着夜市转悠。他手上夹着一份《港岛早报》,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封面上的大标题:“东湾崛起,商业夜市即将开放”,照片是东湾工地挂满彩旗的模样。

他停在卖馄饨的摊位前,假装随意地问:“大叔,听说东湾那边又放出优惠政策了,摊位费低到离谱,真有这回事?”

馄饨摊的大叔忙着给客人盛汤,头也不抬地应道:“是真的啊,我家隔壁那卖糖炒栗子的老张,就被东湾的人挖过去了,说是三个月免费用摊位,还送一台新推车,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