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一切都好(二)
乔英真匆忙逃到倭国,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如刀绞。曾经那个承诺会照顾母亲的间谍组织,在她失踪后竟无情地抛弃了老人。她的母亲,这两年来孤苦无依,只能靠捡垃圾艰难度日。乔英真站在破旧的小屋前,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眼眶泛红却倔强地不让泪水落下。她终于看清了间谍组织的丑恶嘴脸,满心失望与愤怒。
她打电话找到曾经和自己有些暧昧关系的老板,强压下内心的复杂情绪,语气坚定地要了一笔钱。随后,她小心翼翼地带着母亲偷偷前往棒国。在异国他乡的深夜,她坐在书桌前,回忆着过往的种种,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最终以亲历者的身份写下了那本小说,同时在小说里也揭露间谍组织的大量秘密。在书的结尾,她坦言,如果小说能挣到钱,下一步就移民去欧洲或者美洲。她深知,自己的揭露之举,定会招来倭国间谍组织的疯狂报复。
这本小说在倭国和棒国迅速畅销,乔英真应该已经达成心愿,成功移民。我合上书本,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庆幸传送法阵没让乔英真知道确切地址;另一方面,对她没有说出我的真名实姓,心存感激。只是想到她曾是倭国间谍,又不免感到惋惜。不过,看到她能及时脱离,我还是暗暗为她感到一丝欣慰。只是,如今我再也找不到她了,只能默默希望她以后还会回来,好让我能把钱和丹药给她,完成曾经的承诺。
张波如愿有了儿子,如今孩子已经一岁。从他的神情和语气中,我能真切感受到他心意已决。无奈之下,我只得将他送去妖行界。
好在他在狼族有着长老的身份,日子倒也清闲。平日里,他主要负责抄写我和金母娘娘往来货物的名录。闲暇时,他就种种自己吃的粮食蔬菜,偶尔也帮我们种些草药。碰上狼族需要,他还会帮忙修修房子,为经营妖仙居出谋划策。随着时间推移,金母娘娘对他越发器重,渐渐地,他俨然成了狼族的大管家。看着张波在那边安定下来,开启了新的生活,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在我和苗苗结婚的第二年,她精心筹建的养老院终于竣工。那是前后两栋带电梯的四层楼房,每层差不多有二十个一居室房间,都配备独立卫生间。前后楼两侧有连廊相连,后面的楼主要用于老人居住,前面的楼则是老人活动、康复、就餐的场所,还设有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宿舍,甚至有一个小型博物馆。
陈氏夫妇成为了养老院的第一对入住者,同时也担任起了名誉院长和副院长的职务。高荣发则成了第一任食堂管理员。养老院有个特别的规定:每位老人入住时,都要捐出自己最珍贵的三样东西,前两个是实物,第三个是照片。当照片换成实物时,便意味着老人在养老院离世了。
陈市郑重地捐出了自己大学毕业证书和曾经的人民代表证、还有一张一直佩戴的老国产手表的照片。这些物品承载着他一生的荣耀与经历,他将它们放在博物馆的角落,旁边只有简单的姓名、籍贯和出生年月日介绍。他的夫人也捐出了高级会计师证书,三八红旗手证书、以及一张银手镯的照片,那银手镯是结婚时婆婆所赠,意义非凡。高荣发笑着说自己以后肯定也会住在这里,他捐出了曾经偷盗用的长镊子、释放证书,还有一张厨师帽的照片,这是他改过自新的见证。
苗苗的爷爷奶奶也来凑了热闹。爷爷拿出退伍证书、一瓶茅台酒,照片是一条老式军队腰带;奶奶则放了一把农村小锄头、一双亲手绣的鞋垫,照片是一对耳环和一个金戒指。我爹放入了赶羊的鞭子、一张自己画的平安符,他觉得自己还能陪伴家人很久,便没有放照片。我妈放了一条老式头巾、两张结婚证,照片是一只泥捏的五花大公鸡,那是她儿时从娘家带来的玩具。我思索再三,将退伍证和最早从陨石中提炼出的两小块如意金、虚空金放了进去,这是我与修仙界结缘的开端,我也没放第三样东西,因为我的人生之路还很长。
第二个住进养老院的,是镇上商店老板的父亲,那位我们这里曾经的老县长。我、老道和金镶玉,三人花费三个月时间为他疏通经脉。金镶玉还用小针刀成功取出了他腰间的弹片,我们又经过三个月,用灵力对他脑部进行疏通、推挤、牵引,将脑部危险区域的弹片逐渐移到了头盖骨下方,只需一个小的微创开颅手术就能取出。但他儿子不放心,还是将他带去京都大医院。手术很成功,老县长恢复得也不错。之后,他儿子带着他游遍华夏大好河山,最后来到我们养老院。老县长在展览馆放了一个二等功军功章、县长委任状,至于第三样的照片,他说等自己走了,让儿子随意放置。不过,他儿子私下跟我说,会把老人的存折留给养老院,以此表达对我们的感谢,毕竟我们一直没收他对我们治他父亲病的谢礼。
在这个展览馆里,我多少还是有些“特权”的。我把家里的宣德炉和宋朝汝窑磁珠杂宝手串放了进去,当作镇馆之宝。
我甚至想把徽钦二帝的天子剑也放进来,可苗苗担心太过招摇,极力劝阻,我只好作罢,将剑依旧摆在书房。
如今,我家书房里还放着苗苗的观音仕女图、三角龙恐龙蛋化石、明代青铜度母佛像。当指针罗盘地图和存放它们的度母佛像再次合到一起时,我知道,自己有了前往七个不同世界的可能。但我并不着急,想着如果这个世界环境恶化到真的不可救药的时候,就带着家人去妖行界。要是能在那里站稳脚跟,再去探索其他世界也不迟。
书房的书架上,大多是苗苗的农学书和金镶玉的医学书。我贡献的,则是父亲誊抄的陈清华的书籍和老道的符箓图录大全。父亲跟老道学习绘制符箓,如今技艺已经青出于蓝。所以他把誊抄的最好的一本给了我。
我从妖行界买来的魔妖兽兽皮,被老道全部裁剪出来,这可是绘制高级符箓的绝佳材料。然而,我、老道大哥和父亲,却始终没能绘制出威力强大的符箓。
原来,绘制这种高级符箓,还需要灵墨和灵笔。灵笔得等紫玉仙竹长出竹根、竹笋,长成新竹才能制作;灵墨则需要高级妖兽血液、灵草汁液和高等纯净朱砂。老道说他们‘气象局”有这些东西,虽然价格昂贵,但用灵石可以买到。
我们用戊己灵壤、青木精华和壬水之精的混合溶液滋养紫玉仙竹,它倒是长出了粗壮的根茎,可迟迟不见笋芽。还有那电刀葫芦藤,藤蔓长了一米多就不再往上长,只是底部不断增粗变绿。更麻烦的是,它谁靠近就电谁。每次发现它有细微变化,我们兴奋地靠近观察时,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被电倒。
苗苗开玩笑说这电刀葫芦藤太坏。自此这电刀1葫芦藤就好像有灵性一样把苗苗记恨上了。苗苗每次只要稍微靠近他一点。他就准备电苗苗一下。也让苗苗始终对他敬而远之。
后来,老道大哥推测,它不再长高可能是因为这个世界灵力不够浓郁,胡乱放电或许是出于本能的自我防御,也许像法宝法器认主一样,让它通过血契认主会有效果。
我半信半疑,还是决定一试。让金镶玉抽了我100CC血,混和灵液后浇灌给它,又在浸泡根茎的水晶缸里放了100块灵石。没想到,它真的又往上长了一尺多便就开始分叉,而且不再电人了。看来这方法可行!我们依样画葫芦,也在紫玉仙竹那里放了100块灵石,可它只是从另一个竹节长出枝杈。我满心期待它长出竹笋,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无奈之下,只能先放任它自然生长。
这俩“家伙”消耗灵石的速度快得惊人,100块灵石不到一个月就变成了水晶缸里的黑泥。就这样,我咬牙坚持了三年,耗费了大量灵石,实在有些吃不消。
电刀葫芦藤长到房顶后,围着四周长了一圈,见没有空间再往上长,就冲着房顶不断放出电火花。苗苗猜测它可能还想继续长高,我便暂时把它收入储物戒。随后,苗苗找来工人,在地下室顶部和厢房顶部开洞,又在厢房顶上盖了个玻璃保温房。当电刀葫芦藤的藤蔓缠上为它搭好的棚架后,便不再放电,安静了下来。金镶玉调侃道:“这电刀葫芦藤好像见到阳光就满足了,开始躺平了。”苗苗却笑着摇头:“我看没那么简单,它指不定在憋什么坏招呢!”
另一边,紫玉仙竹的根已经把水晶缸长满,我们换了第二个缸来盛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现缸里长出了一个笋芽!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说不定哪天就能长出一大丛紫玉仙竹。于是,我们在对面厢房和地下室也做了同样的改造,期待着紫玉仙竹日后能顺利生长。
耀日紫光琉璃荷香气太过浓郁,金镶玉嗅觉灵敏,竟然对它过敏了。她只好买了高端空气净化设备安装在房间。没想到,一段时间后,滤棉里凝结出了一种香氛油脂。金镶玉出去找香料专家鉴定,专家说这香味能让人感到空灵、宁静、安详,是绝佳的助眠香气。苗苗灵机一动,把滤棉做成香薰,放在养老院每一个老人的房间。使那些原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老人一觉能睡到9个小时。这些老人的精神更加饱满矍铄。后来传开了。苗苗就给月牙沟村有老人的人家免费发一个。后来连月牙沟的游客都想买。这香薰定价10元一个,居然供不应求。
苗苗每月更换滤棉,还把这些滤棉拿到养老院,让能动手的老太太帮忙制作香薰香囊,卖的钱也成了养老院的福利。老人们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时,指尖微微发抖,却始终专注。但老人总说:“这活儿比闲着强。”
后来,张书介绍了几位离休老将军过来。考虑到他们热爱运动,我们又增设了健身室。平日里,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我们经常带他们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像喂鸡喂鸟、去田里锄草、帮忙种粮食蔬菜。有些老人特别喜欢干这些活儿,尤其是早年从农村出来进入城市生活的离退休老人,他们对种地上了心,每天自觉到田地里劳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就又从村里包了10亩地。专门给那些爱种地的老人家。让他们去种自己喜欢的作物。所有的产出。都进入养老院的菜谱和食谱当中。
对于那些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老人,我让小黑调教出来的泰迪犬金毛犬陪伴左右。这些保姆型伴侣犬格外懂事,会帮老人找眼镜、按呼叫器,与工作人员配合默契。小黑跟我说:“动物其实都很聪明。人类相比他们只是往生的道不一样。只要能够有效沟通。他们都是很乐意帮助人类的。”
好些老人来的时候步履蹒跚,在养老院住了大半后,基本能杵着拐棍满处溜达了。有位带医疗团队来的老将军,刚来时常被老年病困扰,大半年后身体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他轰走大部分随从,只留一个懂得专业陪护的保姆陪伴,他也迷上了种地。每天在田间地头劳作,笑称“比在办公室自在”。
养老院的老人都很自觉,有人帮忙遛狗、打扫卫生、买菜做饭,还有人把自己种的蔬菜粮食拿到食堂。将军夫人曾偷偷去集市卖他最拿手做的小孩穿戴虎头鞋虎头帽,回来时买了水果想分享,被工作人员制止后才知道有些老人不能吃甜食。此后养老院规定,老人劳动所得可抵养老费,但不得私购食品,避免攀比或影响健康。
很多条件好的老人们并不在意钱财,享受的是劳动过程。集市上,养老院的虎头鞋虎头帽、折扇、香囊渐渐有了名气。折扇上是老人们的书画作品,香囊出自针线好手,这些手工品出售便宜,销路极好。挣来的钱,他们几乎都不要。养老院便拿出一部分购置手工原材料。另一部分以他们的名义捐赠给受灾地区或者一些社会福利院。让老人体会到自身价值。
那个新来的邓县长。果然如房晓辉说的那样。上任之后频繁的来我们月牙沟村来指导工作,当然也经常的来养老院慰问这些老人。他向上打报告,把我们村提升为了镇。下辖离我们近的六个村。其他6个村都以我们村为模板发展,县长兼任月牙沟镇的第一任镇长。我们村的副村长。也成了镇里的副镇长。算是一步登天了。
只可惜村长年岁太大了,没能进入镇里面工作。不过他依然是我们的村长。我爹经常找他喝酒。喝那种没有多余字的特殊台子。
年轻邓县长在我们县里待了不到二年就带着一身荣誉高升了。县委办公室主任成了新的县长。我们原来的乡长成了副县长。他们也总是陪着各路的大领导经常来我们月牙沟村。我们月牙沟村已经成了我们县的脸面和农村改革的成功典范。
如今我们月牙沟村里有了医院,养老院。有了六七家中小型成功企业。村民们每家每户都有稳定的收入。我们这里又是山好水好环境好,粮食都是绿色的空气都是清新的。也是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来这里食宿在农家院,过田园生活。月牙沟村到处都是一片蓬勃发展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