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强稳态结构社会

第394章 强稳态结构社会

“我们摩根士丹利内部有一个从不明说的投资诀窍,用来评估一家初创型科技企业是否投资。”贝蒂说道。

“什么和印度有关系”林源笑着问道。

显然有关系,否则也不会在这时说起。

贝蒂点点头说道:“那就是一家还没步入成熟期的公司,如果印度裔高管越多,我们就会越倾向于不投资。”

这都可以简直是种族歧视了!

怪不得从不明说。

林源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投资潜规则,真是大道至简。

“而与之相对的是,如果这个公司的技术团队中,有越多的东亚裔成员。那我们就会越看好这家公司。”贝蒂继续说道。

听到贝蒂的后半句,林源一时脑子没转过来。

技术团队,而非管理团队。

指的是打工人,而非老板。

这也算是一种变现刻板印象和歧视吗

林源没法评估,但好像事实就是如此。

在两人的交谈中,他们点的菜做好,端上桌。

三个不锈钢小盆子。

两小盆是咖喱鸡,还有一盆是黄油烤馕。

典型的印度餐,黄油烤馕是主食,沾着咖喱吃或者裹着吃,随食客喜好。

烤馕看上去很香,焦黄的脆边让人食欲大开。

可是作为主菜的两盆咖喱鸡,卖相就一言难尽了。

“林源,你觉不觉得这咖喱鸡有点像……”贝蒂欲言又止。

林源望着眼前这盆棕褐色的糊糊,这粘稠度,这颜色,真是让人难以下口。

国内的咖喱一般是泰式咖喱,颜色往往是金黄色,浇在米饭上更显诱人,让人想要大快朵颐。

可是印度这颜色的咖喱,只能让人倒胃口。

总不能让女人先试毒吧,于是林源从面前的不锈钢盆子中,舀起一块鸡肉,连带着糊糊一起送入口中。

一入口,带有辛辣的味道咖喱汁立刻在他的口腔中弥漫开来,无数的香料唤醒了他舌头上的每一颗味蕾。

咸,香,辣,鲜,淡淡的一点甜,味觉层次极为丰富。

林源还感到了一股淡淡的椰香,以及厚重的黄油味。

当他咀嚼鸡肉的时候,明显的感到鸡肉很紧实,味道又很鲜美,这绝对是家养的走地鸡,而不是养殖场批量出笼的饲料鸡。

“好吃!意外的好吃!”林源伸手,拿起一张黄油烤馕,再挖起一勺咖喱鸡放到中间,包裹好送入嘴中。

碳水和肉,香料融合在一起,带来了三倍的满足。

看到林源吃的这么香,贝蒂也不再迟疑。

她也舀起面前的咖喱鸡,送入自己诱人的红唇之中。

“真的很好吃!我感觉这一刻,来印度受到的创伤,都被治愈了。”贝蒂说了一句,然后就不再多说,开始专心的消灭眼前的晚饭。

两人埋头一阵猛吃,不到十分钟,面前的食物都被一扫而空。

此时,贝蒂才摸着肚子说道:“是我们太饿了还是这家店确实做的好”

林源想了想答道:“都有吧。印度本来就是咖喱大国,在这儿吃到最好的咖喱一点都不奇怪。”

印度所处的南亚,纬度较低,因此温度很高。食物在这儿极容易变质,散发出不好的味道。

因此,当地人习惯用咖喱这种含有大量香料的调味剂,来掩盖食物中的异味,这才是以前咖喱盛行的最主要原因。

现代化的今天,虽然已经没有以前的需求了,但是重口味的东西,还是受到大家的普遍喜欢。

“看来我们选择这家店是选对了,墙上这些挂画是什么看起来好有年代感了。”吃饱饭后,贝蒂才有心情关注起墙上挂着的画。

这是三幅巨大的人物肖像照,看上去很普通的三名中老年印度男子,并没有什么特色。

可是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挂在最醒目的地方。

林源解答道:“这是印度的传统,挂的是这家店老板的爷爷,爸爸还有他自己。”

“啊为什么会这样”贝蒂问道。

“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能够凸显出这家店的传承。那些老顾客看到老板爷爷,爸爸的照片,就会想起以前在这里吃饭的日子,也会更加认可这家店的传承。”林源解释道。

“另一个原因,就是印度这儿的职业固化很严重。老板只能选择继承祖辈留下来的饭碗,很难自己选择另一条人生道路。”

在印度,往往一家人都是世代相传的从事同一个行业。

爷爷爸爸儿子都是裁缝,或者都是鞋匠,不会轻易的转行。

虽然国内也有子传父业的情况,但那多半是出现在有独门秘诀,或者是父业实在太香的前提下。

而印度则是无论好坏,大多数父子都会被锁死在同一生态位上。

有点像中国明朝时期的户籍和固定职业绑死,一旦完成划分之后,世世代代从事同一职业。

这既是一种职业固化,也是一种阶.级固化。

贝蒂当然明白这个,于是她说道:“种姓制度,再加上职业固化,印度的社会真是一种死气沉沉的强稳态结构啊。”

“来之前我就有所了解,可是现在更深刻的感受到这一面,让我对印度有了完全不同的判断。”贝蒂接着说道。

林源答道:“我们还有不少时间,再多看看吧,先不急着下结论。”

吃完了饭以后,两人从饭店中走出。

贝蒂好奇的问道:“今晚的饭多少钱”

“30卢比。”林源答道。

“什么这么便宜”贝蒂惊讶道。

30卢比,也就大约6.5元人民币,折合75美分。

这可是两个人的饭钱,肉很多很美味,吃的也很饱,一共才了这么点钱,这让贝蒂十分惊讶。

“不便宜了,你觉得便宜是因为你赚的是美元。可是对于印度底层人民来说,这个价格一点都不便宜。”林源说道。

“还记得那个带我们去旅馆的小哥吗他忙活了那么久赚了多少”林源接着问道。

“10卢比。”贝蒂说道。

她立刻意识到在印度,底层人民赚钱有多不容易。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晚上9点多了不想回家休息,而是在路边不断的和人搭讪拉客

这一晚上的时间,他能成功拉到两三个客人就很不错了。

毕竟路边还有很多和他从事同样工作的竞争者。

“看来我以前的眼界,还是太狭窄了啊。”贝蒂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