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笑傲江湖(大典 一)

看着韩烈眼中杀意犹如实质,刘若愚额头渗出冷汗,却仍嘴硬:“杂家……杂家是奉皇命行事…”

“砰!”

不等刘若愚狡辩,韩烈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刘若愚右肩顿时血花四溅,惨叫着跪倒在地,再也不敢动弹。

“带下去。”

韩烈转向众人:“诸位都看到了,这些阉党私设刑狱,今日伏诛,实乃天理昭彰。”

方生大师上前一步:“阿弥陀佛。这位施主,此事关系重大,不知……”

韩烈抱拳行礼:“大师放心,天道盟行事光明磊落。这檄文所言句句属实,万历昏庸,天下共知。”

说着,从怀中又取出一迭文书:“这是东厂这些年的罪证,包括私设刑狱、滥杀无辜、贪污受贿的详细记录。”

清虚道长接过翻阅,越看脸色越是凝重:“这……这些若属实,确实骇人听闻。”

令狐冲凑上前看,只见文书中详细记载了东厂如何借矿税之名,在各地强取豪夺。有富户被指为‘矿主’,家产尽数抄没;有商贾被诬‘私贩矿砂’,全家下狱;更有地方官员因反对矿税,被东厂番子当街杖杀……

宁中则抿了抿干涩的嘴唇:“这位…阁下,伟儿此举,意欲何为?”

韩烈沉默片刻,拱了拱手:“在下天道盟左使韩烈,奉少主之命,特来肃清奸佞。”

环视众人,声音铿锵:“檄文已发,天下响应。天道盟不求改朝换代,但求还天下一个清明!”

天道盟??

宁中则有些麻木了,伟儿这些年到底在干什么?又是云烟阁,又是福威镖局,现在又冒出个天道盟。

这个曾经在她膝下习武的少年,何时竟有了这般势力?不等她追问,林震南上前一步,沉声道:“诸位,事已至此,我等当速离此地。”

韩烈点头:“林总镖头所言极是。雷堂主,你带人护送各派英雄离开。”

雷震天抱拳领命,立即指挥霹雳堂弟子整队。各派众人虽然满腹疑问,但也知道此地不宜久留,纷纷准备撤离。

就在这时,令狐冲突然开口:“且慢。”

众人回头,只见他缓步走向韩烈:“韩左使,在下有一事不明。”

韩烈挑眉:“令狐少侠请讲。”

“这檄文……”

令狐冲目光锐利:“天道盟…或者说岳师弟是要清君侧,还是要……改天换日?”

现场气氛顿时一凝。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韩烈的回答。

韩烈深深看了令狐冲一眼,突然笑了:“令狐少侠果然敏锐。”

从怀中取出一枚令牌,上面刻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

“天道盟只诛奸佞,不伤明室。但若皇帝执迷不悟…这天下,终究是天下人的天下。”

………………

万历二十六年。

正月初一,寅时三刻。

紫禁城还笼罩在冬夜的黑暗中,各殿却已灯火通明。

寒风呼啸着掠过宫墙,卷着细雪在空荡的庭院中打着旋儿。午门五凤楼上,更夫敲响了四下更鼓,声音在清冷的空气中回荡,打破了夜的宁静。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立于乾清宫丹墀之上,身着绛红色蟒袍,腰系玉带,头戴三山帽,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视着往来奔走的宦官宫女们。

“快些!再快些!”

王安的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卯时皇上就要起身,耽误了元旦大典,你们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是!”

宫女们身着簇新的青色比甲,下配月华裙,发髻上簪着应景的梅花银钗,手捧鎏金铜盆、龙纹手巾等物,脚步匆匆却不失规矩地穿行于宫道之间。

乾清宫里,张诚正指挥着小太监们悬挂大红宫灯,那灯上绘着“万寿无疆“的金字,在烛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张公公,”

王安踱步过来,指着宫灯道:“这挂歪了三分,重挂。”

“是!”

张诚额头渗出细汗,连声应是,亲自爬上梯子调整。他知道王安的性子——元旦大典容不得半点差错,去年就有一个掌事太监因朝贺时递错了如意而被贬到浣衣局。

寅时,宫门初开。

七十二名锦衣卫力士整齐列队,身着黑色飞鱼服,腰悬绣春刀,面容冷峻。随着一声低沉的号令,众人同时发力,推开沉重的朱漆宫门。厚重的门板缓缓移动,积雪被鎏金门钉刮落,发出沙沙的声响,露出底下冻硬的猩红地毯。

田义立于门洞中央,身形高瘦,身着绛紫蟒袍,蟒纹绣工精细,彰显着其特殊身份。

腰间玉带上悬着的七宝钥匙,在两侧灯笼昏黄的光线下泛着冷光。目光如炬,扫视着即将入朝的百官,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百官依序入朝——”

尖细的嗓音刺破晨雾,在宫门内外回荡。

排在首位的首辅赵志皋年已七旬,头戴七梁冠,身着青罗朝服,朝服上的仙鹤补子虽已有些褪色,但仍不失庄重。步伐缓慢而谨慎,尽显老臣的沉稳。然而,岁月不饶人,还没走到殿前,身体便开始微微颤抖。

赵志皋身后,次辅张位刚要迈步,突然踉蹡了一下。原来是礼科给事中李沂的笏板“不慎”勾住了他的麒麟玉带。

“抱歉,张大人!”

李沂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而张位则面色阴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稳住身形后冷冷地看了李沂一眼,李沂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

与此同时,午门外已陆续有官员到达。五更鼓刚响过,文武百官按品级列队等候。赵志皋年已七旬,手持象牙笏板,在内阁诸臣簇拥下立于文官伫列最前。

“咳咳咳~”

寒风侵袭,赵志皋不由弯腰咳嗽了几声,身旁的张位连忙递上暖炉。

“赵阁老保重身体!”张位低声道:“今日大典漫长,不如先服些参茶?”

目光扫过张位,赵志皋笑了笑,摆摆手:“元旦朝贺,岂可因老朽误了礼数?”

武官伫列前,身着狮子补子绯袍的兵部尚书石星正与都督同知李如松低声交谈。

石星面容肃穆,腰间佩着御赐的龙纹宝剑;李如松则一身戎装,甲胄在灯笼映照下泛着冷光,他是去年平定宁夏哱拜之乱的主将,今日特蒙恩准着甲入朝。

“听说倭寇又在朝鲜蠢蠢欲动,”

石星眉头紧锁:“元旦后须立即上奏皇上增兵。”

李如松点头道:“末将愿再赴朝鲜,必不辱使命。”

此时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厚重的宫门缓缓开启。

鸿胪寺官员高声唱道:“百官入朝——”

文东武西,官员们按品级鱼贯而入。

穿过金水桥时,礼部尚书余继登注意到太常寺准备的卤簿仪仗已整齐排列在皇极殿前——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兵器在晨曦中闪着寒光,龙旗、凤扇、日月牌等仪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皇极殿内,万历皇帝朱翊钧正在太监们的服侍下更衣。四名宫女小心翼翼地为他穿上明黄色十二章衮冕服——衣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十二章纹样,象征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腰束金玉大带,悬挂玉佩、组绶;头戴十二旒冕冠,每一道旒珠都由上等珍珠串联而成,随着头部移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皇上,郑贵妃娘娘遣人送来亲手缝制的香囊。”

贴身太监孙德秀捧上一个金线刺绣的香囊,上面用珍珠缀出‘万寿无疆’四字。

万历帝嘴角微扬:“贵妃有心了。”

他接过香囊系在腰间,又问道:“皇后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回皇上,皇后娘娘已梳妆完毕,正率六宫嫔妃在坤宁宫等候朝贺。”

殿外传来三声净鞭响,接着是王安尖细的嗓音:“吉时已到——请皇上起驾——”

万历帝深吸一口气,在十六名太监的簇拥下走出寝宫。丹墀下,二十四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力士已抬起金辇,辇顶的金龙在朝阳初照下熠熠生辉。

卯时。

奉天门前,铜龟造型的香炉中正吐着龙涎香雾,袅袅烟雾升腾而起,弥漫在空气中。奉天殿巍峨耸立,殿内三十六根金丝楠木柱粗壮挺拔,柱身上新贴的赤金云纹在烛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御座位于大殿中央,气势恢宏。

御座两侧摆放着十二扇紫檀屏风,屏风上嵌着和田玉雕的《耕织图》,雕刻精细,人物栩栩如生。

司设监太监手持孔雀翎拂尘,小心翼翼地轻扫御案。御案之上,那方“皇帝奉天之宝”的玉玺静静放置,玉玺下方垫着郑贵妃亲手绣的明黄绸帕。

正在此时,一阵环佩叮当声由远及近,尚仪局女官引领着二十四名宫女鱼贯而入。

女官神情严肃,步伐优雅,尽显宫廷礼仪的规范。宫女们每人手捧一个鎏金托盘。托盘里放置的物品琳琅满目,从苏州新贡的羊脂玉磬,到暹罗进献的犀角杯,按照既定顺序,将托盘一一摆放整齐,整个过程安静有序,没有一丝多余的声响。

辰时。

随着净鞭三响,紧接着,丹陛大乐骤然响起,鼓乐齐鸣,气势磅礴。

皇极殿前广场上,文武百官已按班次站定。

万历帝的龙辇自乾清宫缓缓而来,龙辇装饰华丽,辇顶的金凤栩栩如生,口中衔着十二串东珠,在雪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光芒,晃出七彩晕轮。

龙辇周围,三十六个小太监整齐排列,穿着簇新的葵花团领衫,手执金瓜、响节等仪仗,神情庄重,步伐一致。每走一步,仪仗上的装饰便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与鼓乐声交织在一起。

龙辇缓缓停在奉天殿前,太监们小心地搀扶万历帝下辇。

万历帝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缓步走上台阶。百官们早已在殿前整齐列队,他们屏住呼吸,目光紧随着万历帝的身影。

万历帝走上御座,缓缓坐下,目光扫过下方,微微点了点头。

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高声喊道:“行礼——”

近千名官员齐刷刷跪倒在地,绯色官袍如潮水般起伏。金辇在丹墀前停下,万历帝缓步登上御座。御座高九尺五寸,通体金漆,靠背上雕着九条盘龙,扶手上镶嵌着各色宝石。

“兴——”

随着鸿胪寺官员的唱礼声,百官起身。

“拜——”

百官再次跪拜。

“兴——”

如此三跪九叩后,朝贺大典正式开始。礼部尚书余继登出班,跪在御前,展开象牙轴的贺表,声音洪亮地诵读:“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新岁伊始,永珍更新,恭惟皇帝陛下……”

贺表用骈文体写成,辞藻华丽,歌颂皇帝功德。万历帝端坐御座,目光扫过殿中群臣。他注意到首辅赵志皋面色苍白,不时以袖掩口轻咳;也看到站在武官前列的李如松甲胄鲜明,英气逼人。

贺表读毕,余继登退回班列。接着是百官进献贺礼的环节。按照惯例,四品以上官员可单独献礼,其余官员则按衙门集体献上。

首辅赵志皋率先出列,双手捧着一个紫檀木匣:“老臣谨献《万寿无疆图》一卷,恭祝皇上圣体康泰,国运昌隆。”

万历帝微微颔首,王安上前接过木匣,在御前展开画卷——那是一幅工笔重彩的山水人物图,画中仙人、松鹤、祥云等元素栩栩如生,角落有赵志皋亲笔题写的贺词。

“赵阁老有心了。”万历帝淡淡道,目光却已转向下一位献礼者。

兵部尚书石星献上一柄装饰华丽的倭刀:“此乃去年宁夏之役所获叛将哱拜佩刀,臣愿我大明武功昌盛,四海宾服。”

万历帝这才露出几分兴趣,示意王安将刀呈上。他抽出刀刃,寒光闪过御座,群臣中有人不自觉地后退半步。

“好刀。”

皇帝简短评价,随即归刀入鞘。

献礼持续了近一个时辰,从各地进贡的奇珍异宝在御前一一展示:云南的翡翠屏风、苏杭的刺绣、西域的夜明珠………

万历帝大多只是略看一眼便示意收下,直到郑贵妃的兄长郑国泰献上一尊三尺高的红珊瑚树时,才多看了几眼。